李 娟

李 娟

刚才两位专家说,丰富生命就是转化,那么我想在这个转化前面加一些定语。我觉得它是一种视角的转化,一种占位的转化,一种权力的转化。

首先是占位、权力的转化。我跟我的同事,包括跟我的朋友们讨论过父亲缺位的原因。我觉得其中有父亲本身的问题,但是也有祖辈们不肯放权这样一个因素存在。有的时候祖辈们的手“伸”得非常长,所以不仅是爸爸,妈妈也会觉得“我好像没有在这里的必要,因为有人已经在做事了。我站在这里有点多余”。当孩子年幼的时候,祖辈们帮着孩子的父母照顾孩子是可以的。从照顾孩子的经验上来说,祖辈们可能更加权威。但是如果祖辈们一直管得比较多,那么等到孩子上学了以后,整个家庭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在管教孩子方面自己插不上嘴。如果孩子是外公外婆带的话,那么爸爸还可能觉得他已经被孤立在外了。这个时候我觉得父母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把原本应该有的权力慢慢地、一点点地收回来,重新占据主动地位。祖辈们也应该慢慢地退出来。

其次是视角的转化。刚才韩校长说到做作业的问题。有的时候父母可能会不自觉地站到学校的那一方,觉得:“我跟老师,我跟学校是同一战线的。你是‘敌人’。我一定要看着你把作业完成。”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在心理上可能会觉得不那么舒服:“你跟我不亲密,你跟我不是同一战线的。”我有一个同事,她的儿子考上了苏高中。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她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所以我经常向她讨教经验。有的时候我们谈到孩子作业多,我就问她:“你儿子作业多的时候怎么办?”她说:“我就先看看,无关紧要的作业我就帮他做点。”然后我说:“啊,可以这样吗?”等我自己女儿上了小学,我也发现,比如做英语作业,她在那里写答案和我在那里帮她写答案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跟她说:“你站在那里,你报答案我来写。”然后她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说:“快快快,快点填,这道题选A……”她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口头表述了,她也知道这道题目是怎么做的,只不过在形式上是我把答案写上去的。我觉得丰富孩子的生命,可以让形式更加多样化一点,不一定是让孩子毕恭毕敬地坐在那里把作业做完,应该让孩子感觉到“我是有自己的力量的”。我再说一个例子。前两天我自己不当心摔了一跤。昨天我跟孩子出去买菜、还书的时候,她就说:“我扶着你啊!你上台阶的时候要……”我就觉得适当的退位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力量。所以我认为丰富孩子的生命,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都应该需要更加灵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