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空间 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简介
《广播新空间 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这本书是由.田园著创作的,《广播新空间 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共有64章节
1
导论
一、广播媒体陷入危机了吗——从“广播媒体弱势论”谈起 不管是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还是从曾经的影响力来看,广播媒体都可谓媒介种群中的“老字号”。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强、...
2
目录
目 录 导论 一、广播媒体陷入危机了吗——从“广播媒体弱势论”谈起 二、媒介融合:“危机”中的“生机” 三、广播媒体的研究进路回顾 (一)国外广播研究 (二)国...
3
第一章 生存空间理论——一个观察媒体的跨学科视角
...
4
第一节 生存空间理论溯源
在媒介研究中,众多视角往往聚焦于媒介本身,如媒介的特征、功能、形态、传播规律等,而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却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关系。在媒介与媒介之间、媒介与环境之间、媒...
5
一、早期人境关系学说中的“环境决定论”
从学科渊源上追溯,“生存空间”是一个地理学概念。人类脱离茹毛饮血的动物性生活,学会使用工具,并逐渐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而从人类的主体意识...
6
二、多学科交织下的“生存空间论”
可以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揭示了“生存空间理论”的“史前史”,而真正使“生存空间”概念生成并发展为一种理论的是生物学视角的加入。 早在1850年12月,英国社会学家...
7
三、生存空间理论的框架模型
公正地说,尽管对环境的作用给予了特别强调,但拉采尔并非就认为这种作用是绝对性的,而是同时承认了人类集群活动和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性,并“特别注明某些地区文...
8
第二节 媒介生存空间
任何物种的生存与发展都脱离不了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物种的生境,生境所限定的最大环境范围就是所谓物种的“生存空间”。[15]实际上,生存空间就是...
9
一、生态学关照下的媒介生存空间
在传媒研究领域,“生态”是近十年来逐渐兴起并走热的一个新名词。作为自然科学中专门研究生态现象的生态学,从诞生之初就被人称为“环境的生物学”,寓意其研究对象是生物...
10
二、媒介生存空间与媒介生态平衡
在生物学中,“生态平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相互作用而...
11
第三节 传播学视阈下的人类文明——对媒介生存空间的思考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媒介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而如若在信息传播的视阈下放眼回望,便会发现,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仅仅是媒介的变革、更替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嬗...
12
一、媒介技术和媒介文化的双重变迁
在对媒介生存空间的所有探索中,我们最应把握的一条重点是:它是动态发展着的。也正是媒介生存空间的这种可变性才使得当某种媒介面临竞争对手时,我们对其生存空间的维护、...
13
二、基于人类需求和选择的媒介生存空间
以地理学为轴心的生存空间探讨往往会过分强调环境,而忽略了环境之外的其他要素。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媒介生存空间的塑造不仅仅是媒介技术和媒介文化双重变迁的结果,还...
14
第二章 广播媒体生存空间的历史嬗变
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媒介形态不断趋向丰富多元,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媒介生存空间的动态发展特性。在没有任何一个媒介种群被淘汰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媒介物种的加入势必会引发...
15
第一节 诞生:在技术变革下开创生存空间(20世纪20年代)
广播能够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开辟出一片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与电磁波的发现和电子传播技术的支撑是分不开的。也正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才使得广播经历了从有...
16
一、从生理传播到物理传播
无论是在高度文明化的今天,还是在尚未完全开化的远古时代,人们从未停止过传递信息的需求。除了简单的暗号、手语、旗帜,暮鼓晨钟、鸿雁传书、飞鸽传书、烽火狼烟、驿传等...
17
二、从无声传播到有声传播
电报的发明大大满足了人们远距离传输信息的需要,到19世纪后期,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电报的劣势也很快显现出来:若想准确传递信息,从发报人到收报人需...
18
三、从试验广播到商业广播
如果将目光转回到广播诞生的那个时代,不难想象,对于当时读惯了枯燥的报纸、听惯了电报“嘀嗒”声的人们来说,可以传送音乐、语音、笑话的广播是多么新奇,可以说,它的发...
19
第二节 发展:在与报业大战中稳定生存空间(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
人们发明广播的初衷是要寻找一个比电报更加快捷、方便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所以,不管无线电广播事业最初以怎样的形态发展起来,促销工具也好,盈利机器也罢,转向信息传递无...
20
一、新闻传播发掘优势生存空间
任何一个媒体人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报道迅速及时、客观公正地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群,而快速、及时、便捷、覆盖面广等正是广播的天然优势,所以尽管在诞生之初推动广播业发展...
21
二、娱乐功能开拓特色生存空间
广播诞生于工业文明全面来临的20世纪20年代,文化娱乐成为新时期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可以说,广播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承载了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
22
三、战争背景打造垄断生存空间
任何媒介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广播也不例外。在广播诞生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它恰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给广播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23
第三节 转型:在电视冲击下完成生存空间迁移(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在20世纪20年代,与广播同系一族诞生的电子媒介还有一样,那就是电视。但是相对于广播,电视的技术要更加复杂,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进一步推迟了电视发展的进程,因...
24
一、内容类型化:从“大而全”到“小而美”
无论是媒体还是自然界的任何生物物种,当遭遇竞争对手冲击时,能够确保自己继续存活下去的一定是只属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的东西。广播也一样,在面对电视冲击时,它放弃了如...
25
二、对象专业化:从“大众”到“分众”
广播频率类型化可谓广播在电视的冲击下找到的一条有益生存路径,而几乎与类型化并行的,还有一条广播专业化的探索之路。所谓广播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的某一频率或某档节目...
26
三、定位从属化:从“主角”到“伴随”
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广播生存空间的调整期,也可说是整个广播发展战线全面“收缩”的时期,具体表现在:服务对象上从过去的大众变为细分受众,满足需求上从过...
27
第四节 重塑:在互联网浪潮中寻求生存空间跨越(20世纪90年代至今)
电视的诞生虽一度给广播的发展带来强烈冲击,但当广播将生存空间基本稳定在类型化电台、专业化电台、车载移动电台等大的发展形态上之后,它逐渐走向了一种与电视相安无事、...
28
一、丰富传播形态走向融合生存空间
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Adams Innis)认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互联网的诞生便是这句话的有力证明。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拥有...
29
二、突破传播时空迈进数字生存空间
与纸质媒介不同,作为电子传播媒介,广播因技术而生、随技术而兴,一直是对技术发展依赖性较强、受技术影响较深的媒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新技术在广播业中得到...
30
三、更新传播模式探索互动生存空间
20世纪90年后,广播通过不断探寻自身与互联网融合的路径、方式,实现了在传播技术和传播形态上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跨越后的广播在自身的传播模式、传播特性上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