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播时空迈进数字生存空间
与纸质媒介不同,作为电子传播媒介,广播因技术而生、随技术而兴,一直是对技术发展依赖性较强、受技术影响较深的媒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新技术在广播业中得到应用,广播又借技术而盛,实现了传播时空的突破。
在所有帮助广播跨越时空障碍的技术中,最受瞩目的便是网络技术。依托于网络技术而实现的网络广播,其传播速度与传输的信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可以让声音穿山过海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且不折损音质。更重要的是,借助网络的无边性,无论是地区性还是全国性的网络广播电台,其传播范围均可扩展至全球,彻底突破了传统广播的波段覆盖和地域限制。
网络广播更像是与网络融合后广播的一种延伸形态,而真正让传统广播自身跨越时空障碍的,还有两项关键技术。
首先是数字压缩和卫星传播技术,它的普及解决了广播的广域覆盖和远邻近郊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传播速度。过去,广播的传播主要依靠近地传播,即通过中短波和调频波沿地表传导的无线电广播模式进行区域性覆盖,受发射功率大小限制,很难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而且传统电台由于广播信号受风速、雷电雨、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音质易受干扰;调频广播音质好,但发射范围小;短波虽发射范围大,但信号不稳定,影响收听效果。20世纪90年代之后,数字卫星广播技术发展起来,使广播突破了地理疆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全球传播。199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GMC)下属的休斯(Hughes)电子公司首先推出了名为DIRECTV 的数字卫星广播业务,它使用大功率的Ku 波段转发器,波束覆盖了美国大陆和加拿大南部,美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数字卫星广播的国家。[15]此后,数字卫星广播技术逐渐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在美国世广公司和英国世界广播网所提供的数字卫星直播平台的帮助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台也实现了向更广大区域的覆盖和传播。例如,2000年印度的国际广播电台借助“非洲之星”面向非洲广播;2001年印度尼西亚国家广播电台借助“亚洲之星”向全国和东南亚地区播出。[16]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以及在此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数字音频广播,它让传统广播的传播真正走向了全球。20世纪90年代后,广播在全世界发生的多次局部地区冲突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际广播受到各国的重视,无论资金方面还是技术力量方面都得到更多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线电广播技术获得了其发展史上又一项重要突破,大大提高了广播传播效率、传播范围和音频质量的数字音频广播成为继调幅、调频之后的第三代广播系统,广播的数字化也成为世界各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竞争中谋发展的必行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较早发展数字技术的是欧洲,1988年1月1日,欧洲正式施行Eureka 147 规范,即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DAB)体系规范;1994年,该规范被国际电信联盟确认为国际规范。最早开始数字广播服务的是英国。1995年9月,在政府的扶持下,BBC 开始发射数字式音频广播信号,随后,它的5 套广播节目逐步改用数字技术播出,到2001年,BBC 已拥有了11 套数字广播频率。随后,相继有国家开展数字音频广播实验,目前,国际上已有近30 个国家和地区开播或实验播出数字音频广播节目。不过,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情况因各国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而异,同时也受到广播体制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因此在全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总的来说,北美、西欧及澳大利亚、南非的数字音频广播已经较为发达,人口覆盖较广,数字收音机也进入普及实用阶段;中东欧国家、俄罗斯、墨西哥、中国、印度、日本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实验或发展中;而非洲(除南非外)、拉丁美洲(除墨西哥外)、亚洲大部分国家,特别是中东、中亚地区,还处于刚刚起步或没有起步的状况。”[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