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开发平台资源

二、重点开发平台资源

在媒介融合时代,对于传统广播来说,打造优质的新媒体平台既是实现战略转型和品牌化的一种手段,也是在新旧媒体竞争中突围的关键。在英国,当年BBC 面临新媒体变局时,采取的应对措施之一便是转变理念的同时先后打造出BBC 在线(BBC Online)、BBC 移动(BBC Mobile)、BBC 互动电视等一系列平台。今天,BBC 的数字媒体发展计划仍在继续,其中就包括新一代iPlayer、BBC商店(BBC Store)、开放思想(Open Minds)等平台的搭建。在美国,“声媒体”的平台化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不但有超10 亿订户的苹果Podcasts 平台,5by5 Radio、Mule Radio 等播客网络,还有Castro、Instacast、Pocket Casts、Overcast 等知名播客客户端。[21]在我国,正如上文所述,诸如上海东方广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这类传统广播媒体机构,也是借助于像阿基米德、听听FM 这样的移动音频平台才得以在新媒体时代仍然保存了原有的听众群,甚至吸引到新的听众群,在竞争中崭露头角。可见,平台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不过,究竟如何开发、开发什么样的平台以及想要借助平台达到怎样的效果(当前我们看到的许多活跃于市场上的新媒体平台实际上是在亏本运营,但确实聚合了大量用户)却需慎重考量。目前,就承接载体上来看,广播电台能够考虑的有:网络平台,车载平台,同时适应手机、iPad 等智能终端的移动平台,可穿戴设备,等等。就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移动平台是重点,有以下两种思路可供参考。

其一是偏重于内容供给的音频平台开发,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央广的“建平台”和“进平台”战略为例。其将自身的平台建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建平台”,即自有平台的建设和打造,主要是“央广新闻”客户端和“中国广播”客户端(2020年3月,在原有“中国广播”客户端基础上升级改造的“云听”客户端上线),前者吸纳公民新闻元素,向用户提供海量新闻阅读和主播用户互动,后者整合本台和全国音频节目资源,将优秀节目产品化;二是“进平台”,即进驻已有平台,重点是打造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如微博、微信等)。

从全国范围看,当前各传统广播电台已经在音频平台的开发尤其是“进平台”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甚至不仅广播媒体,一些其他媒介种群也开始试图借助“声音”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2015年6月,新华网新版首页上线的同时,新华社同步推出一批新形态产品,其中就包括“新华广播”(如图4-13)。“新华广播”传承历史时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以网站的改版为契机,打造了图、文、音视频一体化的全媒体空间。

图4-13“新华广播”网站首页

其二是偏重于服务供给的产品平台开发,以深圳广电的“优伴”手环为例。尽管“内容产品化”的呼声在传统媒体界已响彻多年,但真正能够将其落到实处、打造出新媒体化个性产品的传统广播机构还比较少,深圳广电的“优伴”手环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范例。2014年,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推出其移动互联网穿戴式产品“优伴”手环,定位于“最适合中国人习惯和需求的健康监测手环”,使用者只需戴上手环,并同时在智能手机上下载配套的“优伴”App,即可全方位监控包括睡眠状况、膳食状况、运动状况等在内的各项静态数据,还能通过云后台交互获得对自己健康习惯的实时分析和专业指导。“优伴”App 是一款可与手环硬件实现数据同步的软件,主界面上是有关健康数据监测的功能模块(如图4-14),在触摸屏上“右拉”则会显示一个实时广播模块(如图4-15),可以收听正在播出的交通频率、私家车广播、先锋898 等深圳广电的多套广播节目。据悉,今后“这个实时广播模块将集成频率包装、听众互动、活动召集、数据分析、节目碎片化、定制点播、产品营销、购买支付等功能,‘优伴’将成为广播在移动互联网上独立的、多功能的应用平台”[22]。作为一个传统媒体的跨界载体,“优伴”其实充当了一个将广播听众转化为产品用户、又将产品用户转化为广播听众的工具,它所搭建的是三个相互联系的开放式生态圈:第一,硬件生态圈,除了手环,各生产商还可以针对“优伴”研发更多相关配套产品;第二,软件生态圈,围绕手环等产品,可研发更多相关配套软件;第三,服务商生态圈,包括媒体和商家在内,任何合作方都可以借助“优伴”App 有一个自己的专属页面。未来,依托于广播的各项优势,打造一个包括传统电台节目收听、移动端音频供给、个人应用、本地化服务、社交分享与社群活动、线下体验等在内的“生活形态圈”,可能是广播深度触达听众的最终方向,而诸如“优伴”这种开放式平台的搭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突破口和尝试。

图4-14“优伴”主界面

图4-15“优伴”右拉后的实时广播模块

如今,除了上述两种平台,也有一些音频方面的创新型平台被开发出来。目前,类似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微博这类社交媒体应用都是通过短文字、图片、链接或短视频“刷”新鲜事的方式吸引用户,而相比之下,音频这种特殊形式好像不容易被以类似方式“浏览”。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短音频就没有被分享的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纽约公共广播电台(New York Public Radio,WNYC)打造了一款新工具Audiogram,它的主界面操作简便,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自由录制音频的功能(如图4-16),录制结束后,用户可以将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保存下来,还能以视频化的形式将其分享到Facebook 或Instagram(如图4-17),播放时会出现可视化声波。借助这种方式,WNYC 摘取了其广播节目《克里斯蒂追踪》(The Christie Tracker)中一段主持人朗读的有关共和党辩论的搞笑段子放在Twitter 上推送,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对我们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启示:传统广播电台的音频资源非常丰富,一些在正式节目中被剪掉或不适合播出的内容,或者其他针对社会内容的音频,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分享,从而拓展电台本身的受众群。2015年2月,WNYC 还推出短视频分享应用Anchor(如图4-18),类似于Facebook、Twitter、微博,Anchor 上的内容大多都是用户自制短音频,可分享、点赞、评论,而评论也是音频形式,这种新鲜的方式对用惯了图文和视频的用户来说颇具吸引力。

图4-16 Audiogram 主界面

图4-17 Audiogram 分享界面

图4-18 Anchor 主界面

图4-19“吐鸦”主要功能展示

在我国,与Anchor 类似的平台是湖南台于2014年12月初推出的音画互动社交应用“吐鸦”,类似于“语音吐槽版的Instagram”。用户在该平台上传图片的同时可以用声音标注说明,语音也会自动转化为文字,浏览该图的人可通过音频方式进行评论,以丑萌小图标显示,点击即可收听,并且小图标还能按照评论者的意愿摆放到图片的任意位置,对原图进行二次修改涂鸦[23](如图4-19)。该平台的潜力是:声音元素可以无限丰富,而语音吐槽图标也可以根据用户喜好不断添加。

除了音频平台,新闻客户端也是不少广播媒体选择的内容平台“主阵地”。2016年2月,大西洋月刊旗下的数字新闻网站Quartz 推出同名iOS 应用。它采用了当时罕见的互动式阅读功能,呈现聊天对话的界面,待用户根据预设好的回复(如“Next”“anything else”或其他emoji)发出指令,才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新闻来源不限于Quartz 网站(见图4-20)。2017年,Quartz 应用增加了对AR 功能的支持(见图4-21)。尽管针对这种“对话体”新闻的正反声音皆有,但这一应用推出后仍好评如潮,甚至被认为是一款颇具“未来感”的新闻App。

图4-20 Quartz 主界面

图4-21 Quartz 的AR 功能

受Quartz 启发,2017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中国之声)、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采用内部创业模式联合孵化了一款新闻客户端“下文”,除延续Quartz“聊天说新闻”的核心模式外,“下文”在功能和体验上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与创新,具体包括[24]:其一,除文本、动图,添加包括语音、图片、视频、外链等在内的富媒体表达形式;其二,增添“滚动窗”的资讯流界面,“最新”标签汇总即时快讯,“最热”标签汇总优质外部内容;其三,开放即时聊天室,打破主流新闻客户端的静态评论区样态,以期通过有逻辑、有交锋的即时对话产生更大的新闻讨论价值;其四,提供单条新闻“收藏”“分享”的固定按钮,对于重要新闻提供“钉”按钮,用户只要钉住某条新闻,就会第一时间收到新闻的最新进展,告别“烂尾新闻”。此外,特别设置了“上文”模块,提供一份需要用户自行“解锁”的“新闻日历”,让“历史”与“新闻”遥相呼应。

2018年3月,“下文”全面升级,新版客户端中用户界面焕然一新,“钉”新闻功能取消,但增加了全新的AI“知识助理”,用人工智能为新闻赋能,用户体验更加优化。

2019年3月,“下文”客户端因种种原因停止运行。但无论如何,它的出现都带给我们思考,在信息爆炸、标题党“当道”的当下,它干净、朴素、人格化的新闻表达及其“激发并善待用户好奇心”的价值逻辑,也不失为新闻客户端中的一股“清流”。

图4-22 新版“下文”主界面(左)和AI 知识助理(右)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泛智能终端和智能硬件的普及,传媒行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智能媒体时代,“智能+”被认为是媒体的未来。在传媒各领域中,音频是与人工智能融合得更为成熟、深入的一个方向,智能媒体所引领的智能传播作为对媒介边界以及媒介产业边界的全新拓展,不仅改变了音频传播模式,在内容制作、内容分发、内容呈现、用户管理等各环节重塑着传统的音频传播生态,也催生出一系列以开放、交互、共享为基本特征的音频传播新“声态”,改变着音频媒体的生存方式。智能移动平台是当前各大新旧媒体和各产业的必争之地,但最能体现音频独一无二优势的却是车载平台。从传统盒式磁带到CD 播放机、MP3/4、车载收音机,车载音频的形式也随技术发展不断变更。2012年,NPR 推出汽车专用App,成为第一个应用福特汽车的同步应用程序连接技术(SYNC AppLink)的广播媒体。[25]与此同时,宝马公司互联驾驶(Connected Drive)也与我国百度公司合作,在其新款汽车中推出车载音乐应用程序“百度ting”,汽车与智能手机整合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可能性让汽车厂商和广播机构都开始重视起“车联网”这一未来的新兴市场。

最令人瞩目的是苹果公司与谷歌公司的合作,两者推出低成本的“映射”模式,即“以CarPlay、Android Auto 等外部介入系统取代车厂自带的娱乐服务功能,以智能手机为载体,通过数据线、蓝牙或WIFI 的方式连接到汽车之后,将内容投射到车内显示屏中”[26]。在这种模式中,智能手机可以为车载系统提供操作系统的支持。2014年,谷歌公司还与通用、奥迪等多家汽车公司联合宣布成立“开放汽车联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以将其开源系统Android 应用于汽车领域。2013年1月,美国第一大商业广播电台运营商清晰频道[27]在通用汽车上安装iHeartRadio 车载版App;“2014年,美国iBiquity 数字公司在奥迪等15 种车型中启动‘艺术体验项目’,覆盖650 家广播电台;美国最大的卫星广播公司天狼星广播公司(Sirius XM)不仅重视车载预装,还将二手车市场作为主打市场,并对已经拥有汽车且装有车内广播的用户推出特约版本的服务合约”[28]

在我国,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加、基础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车联网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车联网布局也快速起步。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福特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丰富的权威、正版音频内容将入驻福特全系搭载AppLink 的车型,共同为车主打造全新车载连接音频体验;2016年4月,两家共同发布AppLink SYNC3 版中国广播客户端。2017年,“中国广播”音频客户端又与百度CarLife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入驻CarLife,同时搭载SmartDeviceLink(SDL)手机互联平台,成为丰田汽车合作伙伴。此外,多听科技的“车听宝”(以智能手机为中介实现)、喜马拉雅的“随车听”(以汽车点烟器实现)、考拉FM 的“考拉宝”(车载智能音箱)等也都是车联网的有益尝试。

当然,未来音频领域的智能平台不会止于车载,一些新“声态”已经出现。2017年12月,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内首家广播人工智能实验室,双方以“AI+广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将融合各自在内容、技术、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语音及人工智能交互、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广播媒体的创新、转型、发展。[29]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客户端也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为首批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合作伙伴。可以想见,未来的智能音频市场,将会呈现一番“繁花似锦”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