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传播形态走向融合生存空间

一、丰富传播形态走向融合生存空间

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Adams Innis)认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互联网的诞生便是这句话的有力证明。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借助图形、文字、画面、视频、游戏、流媒体等众多形式传递信息,拥有电子邮件、新闻浏览、搜索引擎、在线音乐、即时消息、BBS、在线影视等强大功能,并以空前的交互性、自由选择性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成为当前最为盛行的媒体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一种新的广播形态——网络广播诞生了,从此,广播克服了单向传播、线性收听、声音不易保存等劣势,获得了自身在传播平台、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互动方式等方方面面的立体化提升。

世界上最早将广播与互联网融合的是美国。1995年4月,美国西雅图的“进步网络”(Progressive Networks)在其网页上推出试用版软件Real Audio System,提供“音频点播”(Audio On Demand)服务,开启了广播与互联网融合的先河。1995年8月,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ABC)首先利用因特网进行全球播音,标志着网络广播的正式诞生。不久,美国几大广播公司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FOX)、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等相继建立网站,并在网上介绍或播出自己的部分节目。很快,广播上网浪潮席卷全球。1996年,BBC 建立了在线新闻网站;2000年9月,法国广播电台开播了一个以出版为主题的互联网电台——书籍出版电台;亚洲范围内,日本七家较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自1999年4月开始通过与微软公司合作,播出颇具个性的网上广播节目。“1996年年初,全世界有近50 家广播机构踏入了互联网领域,不少广播电台都成立了专门的国际互联网中心,负责每天对互联网页面的更新以及各类信息的收集……1999年年初,世界各国建起网络广播电台1500 多家。”[14]

今天,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早期以“广播节目的在线收听”为核心功能的网络广播只是广播与互联网融合的前奏,随着二者融合的深入以及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不断有一些新的广播传播形态诞生,如网络电台、播客广播、手机广播、移动音频应用等,在我国,甚至还拓展出了依托于微博、微信的微电台,借助于互联网,广播真正实现了传播形态的跨越,走向融合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