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存空间与媒介生态平衡

二、媒介生存空间与媒介生态平衡

在生物学中,“生态平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媒介生态学中,自然也存在媒介的生态平衡。

媒介生态学是生态学由生物生态学转向人类生态学,再转向人文生态学的一个必然结果,“媒介生态”也是由生态学中的“生态”演化而来的概念。这一过程包含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现象和媒介生态规律的逐渐认识和深化。

从本质上说,媒介生态学是一个“拿来”的科学,是通过类比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强调在广泛联系中看问题,按照生物系统的方式理解媒介及其环境。邵培仁在其《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最先给出了“媒介生态”的本土定义: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和谐的结构状态。[16]

这一定义中有几个关键词:环境、互动、平衡。这说明,媒介生态本身是有生命力的,它关注环境、关注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并依靠自身的生命力与环境进行互动,以维护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媒介生态学以媒介生态现象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生态视野、生态方法,探索媒介与人、与社会、与其他媒介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其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媒介生态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媒介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本质和规律”[17]

媒介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便是媒介生态系统。所谓媒介生态系统(Media 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18]在媒介生态系统中,位于信息传播相同位置、具备相同功能的个体传播要素可被视为媒介生态种群,它是占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相同传播要素的个体汇集,种群内部或不同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协调,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传递,构成媒介群落[19],媒介生态系统便是由媒介群落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构建而成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媒介生态并不是与媒介生存空间相并列的另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这意味着,在研究媒介生存空间时,脑海中需要始终有一个媒介生态系统的大框架,有一套统一、连贯又相互联系的分析模式。而媒介生态平衡观[20]正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媒介生态所蕴含的重要观念之一。

早在2500 多年前,我国道家就有道法自然、“天地人合一、万物一体”之说,倡导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和心灵和谐愉悦的心灵生态,庄子就曾说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中,我们同样也需要祖先留下的这份生态智慧。只有充分调动媒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将媒介发展中的潜能和各方面阻力以及环境影响力置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证各种媒介有条不紊地运行。由此,基本可以形成以下结论:首先,媒介生态平衡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含了媒介种群与种群之间在数量、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稳定状态,也包含了媒介物种内部运行的稳定状态;其次,媒介生态平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在不断发展、协调中努力实现的动态平衡,它既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也需要媒介自身的调节和控制;最后,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中允许有食物链,媒介生态平衡并非要拒绝竞争、拒绝环境阻力的存在——反之,这种阻力有时可能是促进平衡的力量——而是要将这些对媒介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有效搁置在能够维护媒介生态系统整体平衡的框架之内。而放眼整个媒介生态系统,只要每个媒介种群都能准确把握并圈定好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努力促使自身的生存空间向极限空间靠拢,便已经是在维护媒介生态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