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能为我已故的恩师——敬爱的贾慕超先生所著的书写序,是当学生的殊荣。
作为一名在青少年时代曾与贾老师“朝夕相处”,并深得老师教益的戏曲学子,当我得知年高的贾老师生前有托我为序的意愿时,甚为感激和诚恐。一是深感于老师的厚爱和信任——这种托付的情感分量实在太重;二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不足以评说先生倾尽毕生从教之力得到的成果和结晶;三是作为学生和晚辈,冒昧地为恩师的著作写序,唯恐有违为生之道。虽然有此顾虑,但回想起恩师一生从事戏曲表演教学所体现出的崇高师德及其对戏曲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守,我立刻有了提笔的勇气,因为这是作为学生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同时我也相信,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戏曲艺术家,还是在其他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平凡工作者,凡是得益于贾老师教导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对其恩德深怀感念。
贾慕超老师出生于上海的梨园世家,其父贾宝山曾与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先生同台献艺数年。贾老师五岁起随父学艺,早年对“盖派”艺术耳濡目染,这为其从事戏曲表演和形体教学奠定了专业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7年9月,贾老师受命执教于新成立的江西省文艺学校抚州地区采茶班,担任该班的形体和毯子功教师,并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我有幸成为该班的首批学员。虽然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但跟随贾老师起早贪黑地练功,我们都乐在其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四年下来,同学们不仅习得戏曲表演的“手、眼、身、法、步”,更从自己一点一滴学业的进步中体会了意志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正是贾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得当的教学,帮助我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动作难关。记得当时学校并没有高难动作安全保护设备,贾老师就自己设计、定做了一些安保器械,比如“单前坡”助力保护器就是他自主设计的,大大降低了教学事故风险。
三十七年后的今天拜读贾老师的这部书稿,我体悟到其中所列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在当时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过,这使我在重温这些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之时倍感亲切,当年练功场上挥汗如雨的情景犹现眼前。
该著作的主体是以教材的形式呈现的。它以“十功三法”为体系,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教学策略。这不仅是贾老师几十年戏曲表演艺术教学的结晶,也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和创新的表现。我认为,以“十功三法”为基本策略的教学有如下特点:
一、它是中国戏曲古典身段技艺传统与表演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戏曲形体技艺有很多相对固定的“程式”和动作规范,通过教师“亲身示范”或“口耳相传”实现教学,贾老师将这些动作分类归纳为“十功”,并按照动作的特点予以系统性编排;另一方面,对实施教学的目的、原则、策略(参见“三法”)和具体方法予以了分层概括,体现了其来源于实践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实践的特点。
二、它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和较好的可实施性。该教学法被系统地编成了郎朗上口的“口诀”,语言通俗易懂,不仅使教师和研习者易记、易学、易教,更重要的是便于理解。而且,这些内容与方法在贾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曾进行了尝试,并且不断地被比较、修正和完善。实践证明:“十功三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
三、教学内容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和系统化思想。它教导研习或教学者要根据学习者的生理条件和特点,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不可一味地“蛮干”。如其所言:“学生上课第一题,首先跑跳与腹肌”,“腿腰必须练柔软,开胯掰膀常练习”和“素质训练第一关,跑、跳抓紧要当先”,以及“科学训练简易起,切瓜方式寓其义;‘瓜’要分块‘吃下去’,分解教导顺情理”等,这些口诀较好地反映了作者注重科学训练和系统化教学的基本思想。
四、它体现了教书育人与授艺立德相结合的思想。“十功三法”不仅从动作技艺名称和动作技艺要领方面予以归纳梳理,并且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德育要素。比如“教学育人为第一,思想政治首要的;言传身教融一起,说了做到莫儿戏;培育工作贵在细,大处着眼小做起”等口诀,对于激发师生双方的教研热情、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五、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品格。一方面,在口诀的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学生的爱和盼望学生成才的期待,比如“教师酷爱好子弟,诚心挚意培育你;能否如愿真成器,内因为主靠自己”;另一方面,书中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注意避免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并对此一再强调。比如口诀中所言“‘高上,下翻’非一般,略失谨慎要伤残!必须心细放大胆,遵照教导贯实践;掌握要领科学练,‘安保’设备应齐全”等。由此可以管窥“十功三法”把保障学生的自身安全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六、它注重单纯技艺教学与组合教学、剧目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专业基础课程与舞台综合实践紧密关联、相得益彰。这套教学体系并不是身体的单调性运动训练,它通过典型的身段组合和剧目的教学,赋予动作技巧特定的人文意义和表演艺术内涵。比如:“首先介绍‘剑’特点,武术基础戏风范(古典);舞蹈形姿巧蕴涵,更显神韵独特鲜”;再比如,形容“响、
哑边”的口诀:“响边哑边均走边,它是戏曲前辈传;黄昏傍晚急行躜,仗义行侠济贫寒;光明磊落英雄胆,彰显正义能除奸”。
此外,在以武生戏为主的京剧传统剧目《时迁闹店》的实际教学排练中,贾老师也融入了“十功”内容的教学。
从恩师贾慕超先生对戏曲表演身段“十功三法”的教学总结中,我们可以发掘、归纳的艺术教育思想和“闪光点”不胜枚举,尚有很多有待于后人从中提炼的特质,并非我这些“只言片语”所能评说。所幸先生早已桃李芬芳,成就者众,其功德和艺术精华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传承。
观瞻贾老师从事戏曲艺术教育活动的四十余年,不仅深为其“桃李满天下”之成就所感慨,更从其身上体悟出诸多卓尔不凡的优秀品质。贾老师不仅一生热爱戏曲艺术,更热爱戏曲表演教育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尘世功名”利诱,牢固地坚守戏曲艺术教学岗位,坚守一种立德敬业的高尚情操,并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弘扬严谨、求实的良好教风。
作为一名曾经深受贾慕超老师多年教诲和精神感召的戏曲学生,我终于鼓足勇气在恩师著作付梓之时写下上述文字,深感有负恩师期愿,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序也必然是对先生的深切缅怀。
单作民
2018年3月15日
单作民(1964— ),男,山东寿光人。教授,教育博士,江西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现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