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相关著作节选
提起贾老师,葛素云至今仍然怀有深深的敬意,认为他对自己的成熟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位武生老师是河北人,小小年纪便进入京剧班社学艺。经历过全套严格的武生训练,后来在国民党的一个京剧团唱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随部队起义,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曾经跟随部队文工团南征北战多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他的武功底子非同一般,做起动作来严谨规范飘逸有神,一看就是个正规班社培训出来,又经过长期舞台实践的行家里手。而且这位老师工作责任心极强,不仅教戏严格认真,对学员抓得很紧,还懂得针对各个学员不同的特点和基础,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着十分丰厚的教学实践经验。
贾老师的眼睛很亮,只要学员稍稍做上几个动作,他立刻能看出此人的功底如何,有没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进班不久,他就将葛素云、王亦凡等几个学员挑出来重点培训,亲自担任他们的执教老师。
要接受贾老师的重点培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吃得起苦、耐得起劳。早晨必须要比别的学员早一个小时起床。其他学员可以早上六点起床练功,而葛素云他们却要在五点钟就起床晨练。这可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让许多现代年轻人听了包管会吐出舌头,半天也收不回去。
不过葛素云毕竟是从旧社会艰苦岁月里走过来的,吃苦耐劳对于她只不过是件稀松寻常的小事。加上郑兰香等新人的压力,让她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决心好好抓住这次机遇,来一番刻骨铭心的锤炼,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进步与提高。
于是每天早晨,剧团培训班的宿舍里都会上演这样难忘的一幕:当东方刚刚闪现出几丝鱼肚白,启明星还在朦胧天际熠熠闪着光亮,着装整齐的贾老师就已经来到学生宿舍门口。不用开口催促,只要他轻轻在床头一拍,葛素云立刻就会像一根弹簧似的跳起来,手脚麻利地穿好练功服,跟着师傅来到晨雾缭绕的婺江岸边。
清晨的练功往往先从腿功开始,他们把身子靠在墙边练习劈叉,尽力把两腿分开。大约半小时后再练下腰等动作。接着又是鹞子翻身、刀枪把子……整个练功过程一丝不苟,丝毫不敢偷懒,一个动作不行再练一遍,一套动作学完再学一套。尤其让葛素云记忆犹新的,是清晨的腿功训练。学员们一个个靠墙而坐,将腿全都劈成一字,然后用大铁块将两条腿顶住不让前移。“练得那叫一个苦啊!有时候还真巴不得老师睡过头,我们也好偷个懒。”
不过老师似乎从来不会睡过头,他们也只好继续拼命练。贾老师训练要求手、眼、身、法、步的规范,同时又要求演员的动作要放得开,要美观漂亮,行云流水一般收放自如。就这样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葛素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她的软功不太好,练腿功往往半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两腿还感觉火辣辣地疼,而现在却感觉轻松自如,坚持的时间也比以前长了很多。
(摘自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丛书之《粉墨真情——婺剧世家之葛素云、严宗河纪实》,王晓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