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性损伤

二、慢性损伤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有学者测定了无创血管功能指标,颈-股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等,结果显示使用电子烟者其增强指数与吸传统卷烟相当,并提示他们的动脉变硬化。研究还发现,电子烟烟雾刺激可导致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含量减少,提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传导受损。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用于电子烟的调味添加剂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将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在6种不同口味的含不同浓度尼古丁的电子烟液中时,表现出与DNA损伤和细胞死亡有关的细胞分子水平显著增加,这些细胞不能形成新的血管,也不能迁移和参与伤口愈合,而且不同口味电子烟液对内皮细胞的毒性存在差异。同样,当内皮细胞暴露在吸电子烟的人的血液中时,也出现明显的损伤,这些细胞在培养皿中的存活率较低,开始出现多种功能障碍。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电子烟会导致神经干细胞产生应激反应,而神经干细胞是大脑中的关键细胞。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与神经干细胞膜中的特殊受体结合,使细胞中的钙含量过高。细胞中含过多的钙是有害的,线粒体随之膨胀,改变其形态和功能。它们甚至可以破坏和泄漏导致细胞死亡。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吸入电子烟烟雾会在体内和体外引起气道黏膜纤毛功能障碍。动物实验提示,吸入丙二醇(电子烟成分)可使第一秒用力肺活量(EEV1)下降,电子烟成分还可增加鼻杯状细胞数量和黏蛋白含量,刺激鼻黏膜和眼结膜,并引起喉部鳞状上皮化生。

电子烟烟雾可增强肺氧化应激状态,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气道阻力。此外,还可下调气道防御基因表达,降低抗菌活性,使细菌耐药性增强。

2019年7月美国报道了第1例因吸入电子烟导致的“电子雾化产品相关性肺疾病”(EVALI),此后病例逐渐增多。大多数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咳嗽、胸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其他全身症状,71%~83%的患者有白细胞升高。至今已有数千人发病,并导致人员死亡。目前证据表明,这与吸入电子烟中含有四氢大麻酚和维生素E乙酸酯有关。

4.对肝脏的影响

动物试验表明,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会激活肝细胞凋亡并引起肝脂肪变性,小鼠肝细胞中线粒体的空泡增加,细胞器减少。这些结果证明电子烟诱导的肝DNA损伤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着联系。

5.对免疫系统影响

有研究检测了不吸烟者、吸卷烟者和使用电子烟者鼻上皮细胞免疫和炎症基因表达谱,发现吸卷烟或使用电子烟会导致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下降。使用电子烟比吸卷烟具有更大的抑制基因数量,使用电子烟者有358个免疫基因受到抑制,吸卷烟者有53个受到抑制,前者是后者的7倍。

6.致癌性

科学家检测了电子烟释放的苯含量,其含量取决于它的设备,当高功率运行的时候,烟液添加剂化学物质苯甲酸或苯甲醛进行释放,其浓度比污染的空气高出几千倍。其次是电子烟释放的气溶胶中含有铬、镍、锰、铅,这些物质中的许多成分是已知的致癌物质。

新的研究表明,在吸电子烟时吸入的尼古丁会让小鼠心脏、肺部和膀胱中的DNA遭受损伤,而且也会让体外培养的人肺细胞和膀胱细胞中的DNA遭受损伤,增加患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