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改善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呼吸系统常见病,该病远期预后较差,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属于非治愈性疾病。COPD最为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就是戒烟。研究显示,吸烟者早期可引起小气管气道的阻力增大,停止吸烟后,其肺部病灶可能逆转,可以有效阻止病变继续发展。据统计,约72%的COPD患者有吸烟史。刘荆湖通过对COPD患者进行戒烟干预,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发生明显变化,戒烟干预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青年组戒烟前EEV1/EVC为41.98±7.18,戒烟后为67.43±7.59;青年组戒烟后EEV1/EVC为67.43±7.59,中年组为63.18±6.58,老年组为62.22±6.17。笔者2020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剑平教授合作研究“戒烟干预后对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戒烟使COPD患者获益明显。
2.哮喘
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超过25%的哮喘患者有吸烟史。哮喘患者症状难以控制,对激素治疗产生抵抗的重要因素就是吸烟。研究发现,吸烟者哮喘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出33%,与从不吸烟及戒烟者相比,吸烟可使哮喘发作更为严重,发作频率明显增多,严重度评分更高,乃至哮喘患者住院风险上升。夏俊波等研究发现,吸烟哮喘患者戒烟3个月后E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EVC改善率比持续吸烟哮喘患者明显增加。Pedersen等在一项非对照实验中观察到,吸烟哮喘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都不及非吸烟者,提示烟草烟雾会降低激素敏感性。吸烟会导致白三烯分泌增多,白三烯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炎症因子,由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产生,而吸烟哮喘病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增生,导致更多的白三烯产生,戒烟后白三烯分泌减少,使得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
3.肺癌
全球癌症发病率中,肺癌位居榜首,肺癌的致病因素包括吸烟、遗传、环境污染、职业暴露、饮食等方面,其中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Nigris等研究表明,患者在诊断为肺癌前戒烟能够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肺癌患者立即戒烟可以提高预后结果、生存率、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据美国癌症协会公布显示,肺癌患者戒烟5年内,肺癌吸烟者的病死率下降,或数据接近不吸烟者的病死率;戒烟10年内,患者的癌前细胞被健康细胞取代,各种癌症发病率下降。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者对90万人进行了研究,发现40岁以前戒烟者,其患肺癌风险远远低于40岁以后戒烟的。40岁以前戒烟者在戒烟20年后,与55岁以后才戒烟的同龄人相比,其肺癌病死率只有后者的1/2。但即使年过50岁才戒烟,其肺癌病死率与同龄的继续吸烟者相比,仍然会减少30%~50%。美国一项研究分析了8907名参与者,为期25~34年,根据吸烟史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不吸烟者,重度吸烟者戒烟后5年,通过对比吸烟者、戒烟者患肺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与仍在吸烟的人相比,重度吸烟者在戒烟5年后,患肺癌的概率下降39%,并且该风险还会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肺癌的患病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戒烟超过15年的既往吸烟者肺癌风险比当前吸烟者低80%~90%。然而,即使完全戒烟很久之后,肺癌风险仍高于从不吸烟者。其实,对个体而言,即使戒烟之后,肺癌风险仍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增速比继续吸烟的情况下慢得多。COPD与肺癌风险增加独立相关,COPD是除吸烟以外最常见的肺癌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肺癌风险增至对照者的6~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