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步骤
无烟环境的创建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和维持阶段。
1.准备阶段
制定无烟环境建设的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无烟建设的保障和基础。包括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管理规定等。控烟领导小组管理单位日常控烟工作,组长由分管控烟工作的领导担任,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人人参与控烟,人人管理控烟。将无烟单位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控烟宣传、督导巡查、考评奖惩、戒烟干预等工作机制。在单位具体的管理制度中,要明确禁烟区域且不能摆放任何烟具,凡是室内一律禁烟;单位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尤其是单位的小卖部中禁止出售烟草、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和烟草赞助;明确各部门、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的职责,明确要求全体职工室内禁止吸烟并有劝阻违规吸烟的责任,杜绝来访者违规吸烟。建立控烟巡查机制,奖惩机制,能够提供内部或外部戒烟帮助信息。
无烟环境氛围营造。要求在单位室内所有区域内,如卫生间、楼梯、走廊、电梯、会议室、办公室、食堂等场所,能够广泛、醒目、规范张贴或摆放禁烟标识。要求规范张贴带有禁烟标志和提示标语、投诉电话和违规罚款等核心要素的禁烟标识,以随时提醒吸烟者。对于控烟重点区域如楼梯拐角、茶水间、男厕所等建议安装烟雾报警器,以杜绝违规吸烟现象发生。可制作控烟宣传展板、资料架等,有图书室、休闲区域的场所也可布置科普宣传材料。同时利用电子屏播放控烟宣传视频,烘托无烟环境氛围,做好控烟规章制度、吸烟有害健康、戒烟方法技巧等相关知识的科普。
建设无烟环境并非完全杜绝吸烟,而是规范吸烟行为。鼓励扩大禁烟范围至室外区域。也提倡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室内严格禁烟,室外定点规范吸烟,不吸游烟。对于允许(非法定室外禁烟场所)和有条件设置室外吸烟点的单位,如有独立室外空旷区域的,原则上应规范设置室外吸烟点,并符合以下要求:远离人行主通道、人群聚集区域、非吸烟区如建筑物等;吸烟区为敞开非封闭式和易于通风及空气流通;吸烟点配备烟蒂烟灰收集装置、吸烟点标识、烟草危害警示和戒烟服务信息;吸烟点设置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且功能单一不奢华;非烟草赞助;有醒目的吸烟点引导标识,并纳入地图导引指示系统。
在创建前开展《职工吸烟与二手烟暴露》的问卷基线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目前单位内控烟现状,如室内吸烟现象发生的频率及地点、禁烟标识张贴情况、控烟宣传氛围等,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职工对烟草烟雾危害认知的情况,职工的吸烟情况及戒烟意愿等,以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建设、宣传及干预措施,对无烟创建完成后的情况开展效果评估。
2.实施阶段
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动员告知职工单位正在创建无烟单位,可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启动无烟环境建设,同时通告管理规定、奖惩措施等,单位及领导成员公开承诺建设无烟单位,在入口处醒目位置公示,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也可通过内部网络,如职工微信群、微信公众号、OA系统、报纸杂志期刊等发布创建信息。并将无烟单位建设的规章制度纳入新职工入职培训。
在创建过程中单位应开展广泛宣传,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适时开展线上线下特色活动。可结合单位活动如职工运动会和家庭日活动等,或与单位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控烟主题宣传,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也可通过举办健康讲座,邀请专家介绍吸烟和二手烟危害,或开展控烟知识竞赛,普及控烟知识和技能。鼓励单位将开展的控烟工作发布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不仅烘托无烟氛围,也向社会宣传无烟环境共建共治的重要性。
实施阶段开展培训是重要环节。培训应有针对性,对全体职工、控烟巡查员、控烟志愿者、吸烟职工等可开展不同侧重内容的培训,全体职工应加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单位控烟的益处等内容培训;巡查员、志愿者应加强控烟规章制度重点内容和提醒、劝阻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吸烟职工应加强戒烟意愿和动机、戒烟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培训。
实施阶段最重要的日常控烟工作就是开展督导巡查。单位要设立控烟监督巡查员,佩戴胸牌或袖章,做好巡查排班表,明确巡查时间要求和区域要求,能够及时制止违规吸烟行为,做好巡查记录。根据检查结果配合相应奖惩措施,并定期通报和督促整改控烟工作欠佳的部门或区域。在创建初期可每天进行巡查,每周进行督导通报,之后可根据控烟实施情况和效果,调整频率到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通报。
随着无烟单位建设的进程,吸烟职工对戒烟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要及时对有戒烟需求的职工提供戒烟资源和支持。可向吸烟职工介绍戒烟的好处,向有戒烟意愿的职工介绍专业的戒烟门诊、戒烟热线和新媒体移动戒烟资源等,成立戒烟互助小组,分享成功戒烟经验,开展同伴教育等,鼓励吸烟职工尝试少吸烟或戒烟。充分借助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的帮助,实现戒烟的目标。
3.评估阶段
无烟单位可对照相应评分表开展自我评估,加强薄弱环节整改,总结创建过程中开展的各项控烟工作。自评达标后,可向无烟环境建设管理部门申请开展验收评估。现场验收的形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查看环境。由单位控烟负责人做无烟单位创建工作介绍,重点考察控烟领导小组对单位控烟工作的态度和熟悉度。资料可纸质版也可电子版归档展示,包括控烟计划、管理规定、巡查记录、奖惩记录等,开展的培训、宣传活动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存档,可按照评分表分类整理。现场察看包括无烟环境氛围,禁烟标识是否张贴到位、是否有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资料、室外吸烟点设置是否规范,是否有违规吸烟现象发生。通过验收后,予以发文并颁发无烟单位证书(铜牌)。
4.维持阶段
应继续保持无烟环境建设效果,形成常态化管理。每年将无烟单位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持续开展控烟宣传,借助世界无烟日开展控烟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对单位控烟情况开展督导并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接受本区域内相关主管部门的定期评估、明察暗访、无烟单位复审和社会监督。同时也鼓励无烟单位对建设过程中的亮点经验、创新做法加以总结和宣传推广,形成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
(贾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