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在进入学校的课堂之前就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些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和技法,纵然水平参差不齐,弹奏效果有慢有快,音乐表现力有高有低,但是相当数量的年轻学生容易忽略基本的弹琴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节奏。有些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学生不在意节奏的严谨性,随意地忽快忽慢,故意拉长和缩短音乐的时值,做出非常自我的表现。这种情况体现了学生平时学习马虎,导致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和实践过程中的错误巩固,需要及时更正,教师应耐心解释说明和细心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就树立良好的练琴习惯,建立良好的节奏意识。如果没有良好的节奏感,就等于没有建立完好的音乐骨架,那么接下来的成长一定是不顺利的。因此,教师应当首先重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端正教学态度,促进学生对钢琴节奏感的学习与认知。
与此同时,导致学生没有节奏意识的原因是读谱问题。学生的练琴思维意识主要是围绕“音符是否弹奏正确”来决定的。大多数功底不好的学生犯有如此的毛病,这不能仅仅归结为学生学习懒散,不去注意,还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严格督导学生,改正这样的练琴恶习。如果钢琴教师听之任之,对于程度不高的学生随意放松要求都是教学上的失误,让学生没有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练习,使他们只注重弹对音符为唯一核心,从而淡化了其他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导致指法、节奏、速度、读谱全部出现问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总是提起练琴就没有兴致,把练琴当作机械运动和简易音符,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恶性循环。还有更为可悲的是那些学习更加刻苦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师耐心的教导,在没有节奏意识、唯音符主义、错误的简单读谱的方法训练下,结果是白努力,练习半天全是白费力气,没有成效。因而,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读谱问题,重视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读谱,完善自身遇到的问题,一方面,切实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钢琴学习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的钢琴学习过程。
正因如此,要求教师秉持耐心的引导态度,逐步以恒心与支持促进学生的钢琴音乐学习。教师可以做到:第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第二,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逐步观察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进步;第三,教师要学会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而,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基本原则,充分做好学习的引导者,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钢琴音乐学习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