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钢琴学习者喜爱的流行音乐
现在的青少年所喜欢的音乐,或者说所接触的音乐,其实是很多元的,这是一个好现象。作为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多接触和了解多元音乐文化,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多元文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荣,也是指在某一民族或国家内传统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宽容及必要的吸收。对文化多元化的理解,离不开全球视野的建立。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都不能孤立地发展,都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挑战。各种文化中,先进的、积极的、开放的因素会越来越多,在本质上越来越趋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甚至会与本身的变化同步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多样性的文化只会衍生出更加复杂多样的文化产物,使得文化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流行音乐的风格多样正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最好证明,R&B和Blues有直接的渊源关系,Blues源自黑人的灵歌,爵士音乐又把欧洲音乐和非洲鼓乐结合在了一起,拉丁风格有佛朗明哥的调调,又有非洲音乐的力量,还涂上了夏威夷的风情……美国西部牛仔的风格来到了周杰伦的《牛仔很忙》里,印巴音乐也给孙燕姿、蔡依林的音乐带来了新空气,同样的欧洲古典音乐经典元素也被周杰伦运用得非常到位。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最火组合S.H.E的主打歌——《不想长大》,“中国风”的歌曲在国内更是信手拈来,京剧元素加入了《北京一夜》,昆曲近来也被各路音乐人争相引用,古典诗词被无数人运用到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广为传唱。近来,佛教音乐,有人喜欢叫梵音也被各路作曲者、歌手大力地拓展性发展,使得这种风格的音乐和歌曲具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韩红、王菲、谭晶、朱哲琴、萨顶顶……不胜枚举。肖邦和柴可夫斯基的名作名段也被我国台湾女歌手齐豫以流行加美声的唱法演绎得绝色动听。很多首经过王骆宾老师发掘整理的新疆民歌被蔡琴演绎得动听唯美,而内蒙歌手斯琴格日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无疑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最火爆动感的表达。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音乐属于文化,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音乐。所以,当今的流行音乐真正体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及衍生状态,流行音乐接通古今音乐,链接各国文化风格,并且以“光速”把他们传扬开去,虽说流行音乐的制作目的大多是出于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考虑,但同时它所产生的积极的文化传播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们很可能因为喜欢印巴音乐进而乐于积极探索印巴文化;也可能因为觉得新疆音乐很特别,很好听,进而去认真听教师从乐理的角度讲解新疆音乐;还可能被神秘的阿拉伯音乐文化吸引,迷上阿拉伯音乐,迷上阿拉伯的风土人情,进而对阿拉伯文化充满无限的求知欲。
20世纪,钢琴音乐都有一条文化融合的主线贯穿始终,并决定了其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再到多元化的最终发展曲线。如果学生通过学习某种音乐文化,可以获得观察、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进而学会尊重他们,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为他们在表演、创作方面提供丰富的音乐语言和灵感,它既可以宣传、弘扬民族文化,也可以在汲取音乐营养后进一步地发展本民族的音乐精髓。
阿伦·科普蓝的《蓝调钢琴曲》《蓝调练习曲》等是与流行爵士乐结合而创作的,一些无调性的钢琴作品会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内在的张力、复杂多变的节奏、新的音响效果,并尝试现代钢琴的演奏技法,如音簇的弹奏法、泛音的弹奏法、用手指拨琴弦的奏法等。对于流行音乐,多数人认为它是非高雅的、缺乏深厚文化和生命力的,因而不被人们重视。但他们中许多作品是多种文化与多种风格混合的艺术形式,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情感表达丰富,且具有即兴性和娱乐性,深受青少年的欢迎。例如,具有微妙切分节奏的爵士乐,粗犷、豪放、激情的摇滚乐,轻歌曼舞、缠绵委婉的城市小曲等,这类钢琴曲极易调动青少年钢琴学习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