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设计特点
体态律动是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身体看作乐器,看作教学的媒体对音乐做出反应、表达和学习。在体态律动的身体动作中涉及时间、空间、能量、重量和平衡等特点。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身体运动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表现要素”。例如,音高可以通过对应身体一个部位的不同方向和位置;音响的强弱可以对应肌肉的紧张程度;音色不同对应身体的不同部位;音的长短对应动作的持续时间,等等。
在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探索初期,达尔克罗兹就以力度区别、动静态活动关系、身体运动和不同节奏性的各种配合等为依据与一个10岁小女孩合作试验了一套基本的身体动作,在后期逐渐找出规律,并探索出一套原则。因此,常用的音乐元素相对应的体态律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体态律动的设计也可以遵从一些特点来设计一套后进行长期和广泛的运用。
(一)空间特点
体态律动的身体动作在空间特点中可大体分为原地(非移动)动作和空间(移动)动作两种。非移动动作有拍手、四肢晃动、身体摇摆、手和腿的原地动作、原地转身、原地踏步等;而移动动作则有在课堂空间里走、跑、前进跳、马步蹦跳等。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的设计需要结合所学习的音乐要素和上课空间的情况,两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共同使用组合成多种可能性。结合音乐在空间动作中,身体可以分为低位置、中位置和高位置,动作设计时可以用单纯位置来表达,也可以当身体在不同位置时加入头部、四肢等动作。例如,低位置的身体平躺同时脚可以抬起,中位置时坐在地上可以仰头晃动,高位置时可以同时举起手臂等。
结合场地在空间动作中可以一边走,一边跑的同时用不同脚步,也可以用手臂挥动的动作或者身体造型的改变等表达音乐元素。
(二)时间特点
时间是音乐流动的基础,在体态律动中时间与动作的结合可以说是节奏与动作的结合。例如,一个音的音值用体态律动表达时要求这个动作表达出音值的长短,而动作的时间便决定了音值的微差。时间与动作的密切结合也是不同节奏型对应不同动作的必须要素,任何一个动作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都需要时间,任何时间的微差都会改变节奏,而如何用恰当的动作在节奏的时间里表达音乐,是在体态律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三)情感特点
音乐源于人对情感的表达,情感是音乐要素中必不可少的。音乐中速度、力度和艺术处理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态律动的设计中,将动作与情感特点相联系,不同的动作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不同的音乐情感得到不同的身体反应。
例如速度,通过体态律动来感受、学习和表达速度是最直观、最有效率的方式,可以通过大脑和身体对音乐速度的理解来设计体态律动的教学。当音乐快的时候用身体快速在空间中的高频率运动来表达,当音乐是行板时用稳定的步伐或身体动作来展现。
再如音乐的力度,力度在体态律动中可以通过身体肌肉的不同紧张程度来表达。音乐的力度通常反映出音乐的情绪,当音乐力度强时音乐情绪可能激烈、紧张,在身体动作中的肌肉也会保持紧张状态,做出对应强度的音乐;当音乐力度弱时,音乐情绪可能平静或者消极,这时的身体肌肉则处于放松的状态,体态律动的动作设计也表现得轻缓。
所有的设计特点让身体在音乐中或动或静,在空间中进行变幻,与动作的时间长短相结合,将身体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相结合,最终才能平衡转换为身体对音乐要素和音乐情感的体会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