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过程
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以对音乐或者节奏音响的聆听为起点,通过听觉刺激和身体反应引发的运动觉反应。也就是说,以声音感受和肌肉印象合成一体作为基础,不断加深音乐、听觉、情感、思想和运动的联系。在《二十世纪音乐教学》一书中,作者将体态律动的这种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1)音响刺激与课题暗示;(2)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3)改进反应与表现;(4)综合反应与促进表现。
(一)音响刺激与课题暗示
教学中教师通过演奏、演唱、表演或者播放等,对学生进行听觉的刺激,给予学生音响刺激的同时暗示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音乐要素。在过程中以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作为刺激,使得学生保持听觉和内心的投入,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
学生在完成聆听这一听觉刺激后,身体对所听到的音乐元素产生反应并通过动作表达。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做的动作还是比较单一的,教师需要在不中断学生身体活动的条件下用动作或演奏向学生强调音乐元素和体态律动的重点,并对学生加以鼓励。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之间互动产生反应外,学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观察教师和同学来进化自己的身体动作,将相互作用的情绪转化为新的动作。
(三)改进反应与表现
在完成了前两个阶段后,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通过互相的交流和教师的鼓励进行更多的创造。教师在进行了前两个阶段对学生的观察后,在这一阶段要求和鼓励他们变换不同的方式、空间、位置、动作或者身体不同部位来对音乐进行更多可能性的身体动作表达,在集体的力量中来学习音乐表现和音乐要素。
(四)综合反应与促进表现
最后这一个阶段是体态律动教学将听、想、动、看所结合起来的一个阶段。前3个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耳朵聆听音响,然后用身体感受音乐,经过教师的启发和互相影响完善动作、音乐表达和情绪,并且完美地表现出音乐和所学音乐元素。经过上述过程后,最后阶段便实现从视觉到抽象的转化,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给学生加入读谱,加强学生的理解,明确认识之前所体验和表达的音乐。将这一步放在最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即兴创造能力,避免为了精准的读谱和按谱演唱或演奏,而扼杀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