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技术技巧

一、提高技术技巧

四手联弹教学中,需要提高技术技巧。笔者认为,技巧不单指音阶、琶音等纯技术型训练,而是在弹奏配合细节处的技巧练习。例如,训练开始准备弹奏时的动作,弹奏者将双手放在膝上等待,谁是主旋律演奏者,根据动作来暗示另外一个人准备演奏。两人一起向上抬起手腕一起触键。主奏来掌握乐曲弹奏速度和节奏变化,合奏者根据主奏弹奏情况了解主奏者的意图,然后进行合作,跟随主奏者的思想,反复训练达到演奏默契。

在弹奏乐曲的第一声部时,要求演奏者手从膝盖上放在键盘上,在清楚动作后给出明确的提示,仔细聆听音乐变化。第二声部演奏时,抓住第一演奏者的演奏变化和感觉。如果第一声部是3拍子的,有晃动的韵律感,第二声部演奏者就需要掌握这一点,随着音乐左右摇摆身体,跟随第一声部演奏者进入演奏旋律中,第二声部前几拍后迅速组好准备工作,与第一声部合在一起。乐曲的结尾同样很重要,在结尾部,需要注意避免踏板碎余音的影响,踩踏人员也需要注意另一方的音响,特别留心注意合奏者双方的演奏结尾。

(一)触键音色

在钢琴音色表现中,触键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触键差异也会出现一系列音色和音量变化。触键手法比较多,简单来讲有单指、多指,快触键、慢触键等。在触键方法分析中,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垂直触键与水平触键,也就是手指动作的“阴、阳两法”。其中在分析过程中垂直触键被称为阳为刚,在力度中主要特点是发力结实、直接、迅捷、有力;水平触键被称为阴为柔,在力度中为发力轻滑、推摸、水平柔美。手指触键不同,也就能够弹奏出一个和弦内部的不同力度色彩,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分成三四个力度层。在和弦演奏过程中,不同音需要完全独立分开几个手指,以能够在音乐表现中采用不同触键进行表现。

(二)力度与速度

力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中分别是:(1)发力关节的力量。关节的力量包括有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及掌关节动力,不同关节发力力量也具有差异。(2)投入某部肌体的重量。在这一方面分析过程中,手指、掌关节、前臂、上臂、上半身及全身重量,这些重量以此增加,重量逐渐加大。(3)投入琴键的速度。也就是指端触动琴键的速度,在此过程中速度和力度两者为正比,速度最慢起点声音也最弱,如果速度过慢则会导致无法发出声音;如果速度过快,力度也会有相应的增加。

(三)踏板应用能力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和声和踏板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主题。在四手联弹教学中,需要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内容,两人一同感受和声,充分把握和声得到更好的演奏技巧。

四手联弹演奏中针对高音部分需要重视踏板的使用,低音区使用踏板很少,踏板的使用将会直接影响作品演绎效果。在四手联弹教学中,踏板是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钢琴独奏,四手联弹对于踏板要求较高,一人踩踏板要考虑两人的音响清晰度,所以合理掌握独奏踏板至关重要。因此,在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需要充分把握音乐维持时间和乐曲旋律线条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音乐踏板。

在四手联弹教学中,独奏踏板是联合踏板的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设计踏板,合理使用踏板增加泛音保持音乐清晰,如何连接音乐旋律等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由谁来踩踏板,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左边演奏者踩踏板,保持身体姿势上的方便。但是这种踩踏板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效果不令人满意,如在主旋律演奏时,演奏者需要能够承担使用踏板。因此,需要根据曲目实际情况安排谁来踩踏板。在使用踏板时需要考虑音乐的清晰度,在四手联弹教学中,踏板使用较少,因此清晰度至关重要,踏板使用不当会引起音响上混乱,音乐杂乱无章。在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需要合理设计踏板,根据曲目的风格、音响条件及学生情况进行选择。在四手联弹教学初期,最好不要连续踏板,如果两个演奏学生在没有完全熟练情况下使用踏板容易出现声部之间混乱,无法对音乐进行掌握,所以最好是在熟悉声部后,根据旋律和节奏变化使用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