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香港
为了“爱马仕之旅”的发布会,我来到雅号“芬芳之港”的中国香港,回答从中国内地、马来西亚、韩国甚至来自远方——澳洲的记者提问。这类行程总是被安排得分外紧凑,但我仍尽量保留几个小时给自己,开个小差,认识一下城市。我打算参观位于九龙的香港艺术馆。要到那个地方必须先搭渡轮。我们抵达码头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幅有线电视的广告海报,上面的中国年轻男女不仅装扮雷同,每个人也都署了名:凯特、纳塔莉、丹尼斯、迈克,等等。无一人有中文名字。这些洋名让我震惊不已。在我眼里,取洋名等同于被外族同化,丧失身份,人类沦为商品。国际化至如斯地步,荒谬之极。我们的财富正是彼此的相异点,不是相似点。命名国际化的法国香水亦如是,净是些无法引人遐思,也没有味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