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的中立性

三、技术的中立性

在不考虑技术主体及其用途的情况下,技术自身确实是中立的。与上述规模化运行相关,只要给定相应的数据、设定好相应的算法和提供算力上的保障,人工智能(包括司法人工智能)就总会输出确定的结果,这一结果并不因主体意志的转移而转移。在这一点上,它确实克服了人性当中固有的偏见、好恶、情绪等弱点,能做到不偏不倚。

基于上述意义的技术中立,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司法人工智能和司法中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认为,“机器人法官”没有偏见及情绪方面的人性弱点,很可能是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促进司法公正的有效技术措施。但可否以及如何将技术的中立性转化为司法的中立性,或能对其提供多大程度的支撑,仍不乏争议,且还有不少前提性工作要做,诸如案件本身的类型化、标准化的可能,算法设计的无歧视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