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指导
2025年08月10日
二、实验指导
药物颗粒的流动性是固体制剂制备中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无论原辅料的混匀、分装、压片等都与流动性有关。特别是在压片工艺过程中,为了使颗粒能自由连续流入冲模,保证均匀填充,降低片重差异,必须设法使颗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影响颗粒流动性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颗粒间的摩擦力、附着力外,颗粒的粒径、形态、松密度等对流动性也有影响。目前,改善颗粒流动性的措施主要包括改变粉体粒径、形态、添加润滑剂、减少含水量等。本实验首先将物料细粉制成颗粒,使粒径变大,然后添加润滑剂以改善流动性。
表示流动性的参数主要有休止角、滑角、流动速度和摩擦系数等。其中以休止角比较常用。一般认为,粒径越小,或粒度分布越大的颗粒,其休止角越大,而粒径大且均匀的颗粒,颗粒间摩擦力小,休止角小,易于流动。休止角可以作为筛选润滑剂或助流剂的主要参考指标。一般认为,休止角小于30°的流动性好,小于40°的能满足固体制剂的生产。
休止角是指颗粒堆积后,静止不动时,最陡峭的斜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图6-1为本实验测定休止角的装置示意图。具体测定方法为:将颗粒放在固定于圆形器皿中心点上面的漏斗中,圆形器皿为浅且已知半径的培养平皿。颗粒从漏斗中流出,直至颗粒堆积至从平皿上缘溢出为止。测出圆锥陡堆的顶点到平皿上缘的高,休止角即为下式中的Ф值:
式中:r为圆形器皿的半径,h为圆锥陡堆的顶点到平皿上缘的高,Φ为休止角。
为了使颗粒从漏斗中流出的速度均匀稳定,以及休止角测定的结果重现性良好,可将2~3个漏斗错位串联起来,即上一个漏斗出口不对准下一个漏斗出口,使粉末或颗粒尽可能堆成陡的圆锥体(形状),且最下面漏斗出口与平皿底面保持适当的距离(大于h)。
图6-1 测定休止角的装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