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指导
2025年08月10日
二、实验指导
小肠是药物胃肠道给药的主要吸收部位。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表面有环状褶皱和绒毛突起,绒毛上还有许多微绒毛,有效吸收面积很大。由于药物的被动转运速度与生物膜表面积成正比,故小肠是药物被动吸收的主要部位;另一方面,小肠肠壁上皮细胞分布多种药物转运子,因此小肠也是药物主动吸收的主要部位之一。
本实验采用在体肠管回流法,一般选择大鼠作为受试动物。法莫替丁供试液中含法莫替丁和酚红,酚红为大分子络合物,不被小肠吸收,而法莫替丁可被小肠吸收;同时溶液中的水分子既能被小肠吸收,也能被小肠排泄。因此,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供试液体积会发生变化,酚红的浓度随之变化。通过测定不同吸收时间供试液中酚红的浓度,推算出不同时间供试液的总体积,扣除因供试液体积变化引起的法莫替丁浓度的变化,折算出法莫替丁的真实浓度,估算不同时间药物的吸收速率。
法莫替丁含量测定采用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图19-1是含有法莫替丁和酚红溶液的紫外扫描图。法莫替丁的最大吸收波长284 nm处酚红也有吸收,另在波长265 nm处,酚红具有与284 nm处相近的吸收。为了消除酚红的影响,分别在284 nm及265 nm处测定供试液的紫外吸收度A1与A2,计算ΔA=A1-A2,即得消除酚红吸收的法莫替丁吸收度,用吸收度差值ΔA与法莫替丁浓度C(μg/mL)进行线性回归,得法莫替丁标准曲线。
图19-1 法莫替丁与酚红的紫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