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与仪器
1.材料
主要有水杨酸、液状石蜡、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固体石蜡、司盘40、乳化剂OP、羧甲纤维素钠、苯甲酸钠、林格氏溶液等。
2.仪器
主要有分析天平、研钵、水浴锅、蒸发皿、量筒、烧杯(50 mL、100 mL)、刻度试管、粒度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二)实验部分
1.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的制备
【处方】
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见表10-1。
表10-1 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
【制备】
取水杨酸0.5 g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至10.0 g,混合研匀,即得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注解】
(1)适应证与用法:用于头癣、足癣及局部角质增生;局部外用,取适量本品涂于患处。
(2)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调节稠度。
(3)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以免变色。
(4)水杨酸与基质的混合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2.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处方】
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见表10-2。
表10-2 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
【制备】
取1.2 g白凡士林、0.8 g十八醇和0.2 g单硬脂酸甘油酯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将0.1 g十二烷基硫酸钠、0.7 g甘油、0.02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计算量的蒸馏水置另一烧杯中加热至70~80℃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相以细流加到油相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O/W乳剂型基质。取0.5 g水杨酸细粉置于软膏板上或研钵中,分次加入基质研匀,制得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注解】
(1)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制备过程中忌与金属器皿接触,以免变色。
(2)乳化温度与油相、水相温度相同,为70~80℃。
(3)油相、水相混合均匀后,一直搅拌至基质冷凝,且沿一个方向搅拌。
(4)药物与基质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5)乳化法中两相混合的搅拌速度不宜过慢或过快,以免乳化不完全或因混入大量空气使成品失去细腻和光泽并易变质。
3.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的制备
【处方】
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见表10-3。
表10-3 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
【制备】
取锉成细末的1.0 g固体石蜡、1.0 g单硬脂酸甘油酯、0.5 g白凡士林、5.0 g液状石蜡、0.05 g司盘40、0.05 g乳化剂OP和0.01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熔化并保持80℃,细流加入同温的水,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W/O乳剂型基质。取0.5 g水杨酸细粉,置于软膏板上或研钵中,分次加入基质研匀,制得W/O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注解】
(1)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制备过程中忌与金属器皿接触,以免变色。
(2)乳化温度为70~80℃,水相温度可略高于油相温度。
(3)油相、水相混合均匀后,一直搅拌至基质冷凝,且沿一个方向搅拌。
(4)药物与基质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4.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的制备
【处方】
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见表10-4。
表10-4 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处方
【制备】
取处方量的羧甲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研匀,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匀,即得水溶性基质。用此基质同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的制备,即得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注解】
(1)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制备过程中忌与金属器皿接触,以免变色。
(2)羧甲纤维素钠为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完成有限溶胀所需时间较长,再搅拌形成水溶性基质;本实验中先用甘油研磨分散后再加水,则不易结成团块,溶解速度加快。
5.水杨酸软膏的体外释药实验
【林格氏溶液处方】
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处方见表10-5。
表10-5 林格氏溶液处方
【琼脂扩散基质的制备】
100 mL林格氏溶液中加入2 g琼脂,水浴加热溶解,趁热用纱布过滤除去悬浮杂质,冷至约60℃时,加入三氯化铁试液3 mL,混匀,立即沿壁倒入内径一样的刻度试管中,不得产生气泡,每管上端留10 mm空隙供填装软膏,直立静置,室温冷却成凝胶。
【体外释药实验】
在装有琼脂的刻度试管上端空隙处,用软膏刀分别将制成的水杨酸软膏填装入内,软膏应铺至与琼脂表面密切接触,并且应装至与管口齐平。装填完后应直立,并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观察并测定呈色区的高度。
【注解】
(1)林格氏溶液也称复方氯化钠溶液,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K+、Ca2+、Cl-,林格氏溶液比生理盐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
(2)显色反应:水杨酸是邻羟基苯甲酸,遇Fe3+形成螯合物,呈现紫堇色。
(3)三氯化铁试液的配制:取三氯化铁9 g,加蒸馏水100 mL,搅拌溶解即得。
6.质量检査
(1)常规检查: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9)。
①粒度: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软膏剂、含饮片细粉的软膏剂按照下述方法检査,应符合规定。检査法:取供试品适量,置于载玻片上涂成薄层,薄层面积相当于盖玻片面积,共涂3片,按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82第一法)测定,均不得检出大于180 μm的粒子。
②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査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
③无菌:用于烧伤[除程度较轻的烧伤(Ⅰ°或浅Ⅱ°外)]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按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1)检查,应符合规定。
④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按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査,即微生物计数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7)检査,应符合规定。
(2)含量测定: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①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mL/mL/mL)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4 nm。理论板数按水杨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②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水杨酸10 mg),精密称定,置烧杯中,加三氯甲烷10 mL,超声使其溶解,定量转移至20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超声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水杨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1 mL中约含50 μg水杨酸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水杨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