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附录
(一)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含量
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21、0711)测定各种含乙醇制剂在20℃时乙醇的含量(%,mL/mL)。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毛细管柱法: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采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2 min,以每分钟3℃的速率升温至65℃,再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FID)温度220℃;采用顶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20 min。理论板数按乙醇峰计算应不低于10 000,乙醇峰与正丙醇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
(2)校正因子测定: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5 mL,平行取两份,置10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内标物质>5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3 mL,置10 mL顶空进样瓶中,密封,顶空进样,每份对照品溶液进样3次,测定峰面积,计算平均校正因子,所得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3)测定法: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适量(相当于乙醇约5 mL),置10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5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3 mL,置10 mL顶空进样瓶中,密封,顶空进样,测定峰面积,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二)乙醇物料平衡
在流浸膏制备当中,可以计算用了多少溶剂,制成流浸膏后收回了多少溶剂(一般指醇而言),加之流浸膏中的醇含量,即得醇的物料平衡。
理论上醇的总用量与消耗量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消费醇的量与制成产品含醇量以及收回醇的量是不等的。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有消耗的缘故,所以物料平衡是用下式表示的。
g=gl+g2+g3
式中:g为醇的总用量,g1为制成产品的含醇量,g2为收回醇的量,g3为生产过程中醇的损耗量。在编制物料平衡表时,醇必须要折合成95%乙醇的重量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