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西周当上村干部之后,张兴成为让他尽快熟悉村民情况,就领着他下到农户家中走访调查。身为村干部,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民情,掌握他们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实际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才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柳西周跟着张兴成一家一户地跑,总体来说,两辈人的努力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屋中泥囤里的粮食,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片子,苇篓子里填满了棉花。白面馍也能吃得上,可要想全年吃白面馍,还比较困难,要在白面馍里掺些玉米面、红芋面。依然有些贫困户和人口偏多的家庭,粮食明显不够吃,每年有两个月粮食会断顿。甚至还有半年粮食接济不上的家庭。那些上了年岁的孤寡老人,身患重病的人家,日子过得就更为艰难了。

通过走访调查,柳西周认为,尽管村民的情况总体上比过去有一些改善,但依然有许多需要努力改变的地方,特别是土地。现今,土地已经分到各家各户,村民下到地里拼命去干了,可小麦的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粮食总体来说还是做不到自给自足。他们的小麦至今还属于低产的。柳西周心里想,要是村民的小麦亩产能达到七百斤,村民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他认为,吃饭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难题,眼下只有让大家每天都能填饱肚子,把身上这个沉重的包袱甩下来,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柳西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张兴成,问村书记有何见解。张兴成虽年长他几岁,又当了他们村多年的村书记,比他见多识广,可文化水平却没有他高。柳西周提出的这个低产田的问题,属于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问题,还涉及化学知识。两人都没上过高中,均不懂化学,张兴成解答不了,但是他向柳西周推荐了一个人,村里的柳西红。柳西红现在是乡农技站的站长,知道一些化学知识。或许,柳西红能帮他攻克这个难题。

柳西周计划着见柳西红商讨亩产的问题,眼看着天已黑了,他便回到家里。刚吃过晚饭,父亲柳怀荣把他叫到煤油灯下。父亲坐在板凳上,他站在父亲面前。柳怀荣连抽两袋烟之后,这才凝着脸开口,说,西周,在家里你是老大,如今又当上了村里干部。咱家数你身体强,肩膀壮,这个家要靠你扛起来呀!

柳西周目光灼灼地看着父亲,用坚定有力的口气说,你有啥事,只管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尽力争取给你办好!

柳怀荣对大儿子的回答很满意。他仰脸示意,让柳西周看看他们住的房子,对他说,我们全家七口人窝挤在这泥砖混搭的三间屋子里,拥挤不说,后墙还裂开了一道缝,破旧得不能住了,而且,你们也都长大了。

柳西周明白父亲的话意了。他说,你是让我给家里翻建三间新房子?

柳怀荣说,对。这事一天也拖不得。

柳西周说,我也知道这事紧迫,可建房子毕竟是大事,我们才刚解决吃穿问题。生产队解体时,咱家和我二叔家一共就分了一头牛,圈里饲养的猪还小,连只羊也没,家里更是没有一点儿积蓄,也不能为建房把牛卖了,这你让我怎么办?

柳怀荣沉下脸,说,我知道这事不容易,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结过婚,跟父母分开,独担独挑了。咱家这房子,也是我一手给建起来的,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这些事情了。

柳西周听了有些犹豫。这时,爷爷过来了,他打破了父子俩的沉默,说,西周,你父亲说得在理,但是现在重新翻修老房确实困难。不过,有事要敢于迎上,不能有畏难情绪,观望起来一拖就没个头。不管是种地,还是做生意,都要勇于抓住机会。做事不提前,摸着枕头天都亮了,最后什么事也干不成!年轻人就要敢想敢干,不管困难有多大,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你父亲让你翻建房子,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但我相信你有胆量、有气魄,能争下这口气,把这个艰巨任务给完成。

柳西周见爷爷和父亲都鼓励他翻建家里的房子,他一下明白过来他们的良苦用心。让他挑重担,是对他的一种考验,这是把建房当成了试金石啊。只要他有这个能力把自家的房屋建起来,他就有能力把一村子的重担挑起来,就能成为一个好干部。想到这里,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一定建好!

爷爷和父亲不由得对看一眼,会心地一笑。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家境好的人家,都建起了砖瓦结构的新式房屋了。柳西周像立军令状般下定决心翻建三间新房,向爷爷和父亲兑现自己的承诺。

建房第一步,就是准备材料,砖块是最关键的材料。他们村就有一家砖窑厂,可是需要现金去购买。柳西周刚毕业,囊中羞涩,怎么办?他看着自家门头上苍劲有力的八个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一下受到了启发,自己有手啊,没钱就想没钱的办法。打开思路的他,跑到砖窑厂找厂长,对厂长说,我诚心向你家制砖坯师傅学习制砖坯技术,再靠自己的力气,动手去制砖坯,然后把制成的砖坯拉到你们砖窑代烧,我来掏烧砖的费用。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下不少的钱。

厂长本是同村人,从小看着柳西周长大,也知道柳西周是个实干的年轻人,毕业了就回村里当村干部。他想,柳西周遇到难处时,他帮一把,将来他要是遇到了有求于柳西周的地方,柳西周也能对他多关照,于是就答应了柳西周。

柳西周既聪明又好学,没用多长时间,就把技术学到手了。接着,他便返回家来,用沟下的泥土在自家沟头动手制作砖坯。由于他还要处理村里的工作,有时顾不过来。于是,他便叫上二弟,把制砖坯技术教给他。就这样,每天上午两兄弟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挥汗如雨,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制成两大垛砖坯子。尽管兄弟二人都晒黑了,身上也晒脱了一层皮,可他们干得很畅快,一切都是为了新生活,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青砖有了,再就是购买房檩和房瓦。柳西周自家宅子周围生长了大片树木,刚好能派上用场。但是房瓦需要购买,村里没有烧房瓦的地方,都是从外地拉到当地街上兜售的。虽说房瓦用量不大,可三间房瓦要两百多元钱,这对柳西周来说,仍然是一道难题。

正当柳西周为这笔买瓦钱发愁时,邻村刘新庄刘老汉找到柳西周,将怀中揣着的两百元塞到他的手中。柳西周忙说,刘叔你这是做什么,这可是你养老的钱啊,怎么能给我?刘老汉说,西周啊,我没有儿子,平时有个重活,过个节什么的,你都来帮我、看我,我早就把你当我亲儿子了。这钱你拿去用,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刘叔老了还靠你呢。

终于,柳西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众人的帮助,三间敞亮的新房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眼前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