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西周所在的茶棚村交通闭塞,可茶棚村也有优势,那就是街市。像茶棚村这样有街市的村,全镇境内只有两个,另一个是扎扒集村。据传早先时,茶棚村有位老婆子在路边搭了简易的棚子,摆张桌子,烧两瓶热茶水,摆两个茶碗,供南来北往的过客坐下歇个脚,喝口茶。老婆子赚个茶水钱,不过就是一个过路店。

到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这里南下,卖茶的老婆子支起大锅烧开水免费供解放军喝,表示欢迎,这件事让茶棚声名大噪。之后这里兴起了街市,这儿的村落也便被称为茶棚村。

1980年土地到户时,尚未兴起外出务工,村民还都劳作在自家的土地上。那时候,茶棚村集市上人特别多,不管是南北街,还是东西街,到处都熙熙攘攘的。集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有粮食行、牛行、猪行、鸡行、鱼行,正街有卖布匹、衣服、鞋帽、日用百货的,还有卖家具和青菜的,那是应有尽有。要论茶棚村集市的繁荣程度,绝对不亚于当时代桥镇的集市。

相对来说,种地的人不比在集市做生意的人有钱。集市上大多有领头人,往往这种人最有钱,也最有气势,就是跺一下脚,地也得跟着摇,人们习惯把这样的人称为街霸。

在茶棚街上柳姓是大户,头人应该也是姓柳的,可没想到,街上的大老董单门独户,偏偏成了街上的头人,也就是街霸。摸不清内情的人感到有些奇怪,他有多大本事,一个人能压住整个集市?他是怎么做到在茶棚村集上不可一世,威风八面,成为街霸的呢?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老董原来不是茶棚人,他祖上是从外地要饭来到这里的。他家穷到只有一根棍、一个豁牙碗,一辈一辈过得低眉顺眼。大老董长大后,生得浓眉大眼,仪表堂堂。他家住在路北面,家住路南的姑娘柳玉梅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

这柳玉梅也不算平常姑娘,她有四个哥哥,分别叫大狼、二狼、三狼和四狼,只数她最小,是妹妹,在家里唤作五妮。

她跟董明也就是大老董,私下相好。因为柳玉梅家在集上有生意,可以说是富裕人家,而董明家里穷得连吃穿都作难,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的日子。

柳玉梅心里有董明,不嫌他家穷,总拿好吃的给董明。

柳玉梅长成大姑娘后,便有人上门提亲。因她住在街上,家庭条件也不错,门当户对,媒人给她提的男孩,也都是富裕家。可她总是不松口,后来在父亲的追问下,柳玉梅才哭着告诉父亲自己喜欢董明,她的父亲听了坚决不同意。

这样一来,董明想要娶柳玉梅,就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柳玉梅的父亲知道女儿的想法后想要快刀斩乱麻,强行给她定下了亲,并且在第一年订下婚,第二年便要柳玉梅出嫁。

在柳玉梅新婚前夜,父亲找来她的嫂子们,轮换着看她。

悲痛之中的柳玉梅两眼哭得红肿,心里又急又愁。到了下半夜,她的两个嫂子熬困了,坐在她身边睡着了。柳玉梅抓住这个机会,偷跑出去,直奔董明家,两人实在没有别的出路,只有私奔。

她的两个嫂嫂只是闭了会眼,醒来就不见妹妹的人,吓坏了,赶紧去跟父亲说。父亲判断女儿肯定去了董明家,就带上四个儿子前去找,没看见女儿,也没见董明的人。

然而柳玉梅跟董明刚跑到村口,就让她父亲领着四个哥哥给追上了。董明吓得拔腿就跑,被柳大狼扑上前一把抓住,四兄弟围着董明一顿狠揍。

浑身是伤的董明第二天听到柳玉梅出嫁的喜乐,他再也得不到心爱的姑娘了。他亲眼看着她嫁给别人,就像钢刀剜了他的心。他跌跪在地上,用手揪拽自己的头发,可是痛苦发泄不出来。失去柳玉梅,他感到天昏地暗,彻底绝望了。董明认为他落到今天这步田地,都是贫穷惹的祸。

董明在柳玉梅出嫁后的第二天,从家里悄然离开,追随练武人的脚步而去。他认为只有有一身武功,才能不被欺负,也才有自己的出路。

董明没有钱,他接连去了两家武校,都被拒绝了。哪有人愿意白教徒弟?他就继续往北走,一家一家地找,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所武校愿意收他。校长姓高,身材魁梧,他看董明身子挺拔,人也结实,学武的热情和愿望都很强烈,他对董明十分喜爱,就破了例,条件是学成之后要留校任教三年,董明一口答应下来!

董明无奈失去了心爱的姑娘,还遭到了一顿毒打。过往种种历历在目,也让董明变得勤奋、刻苦,全身心投入训练。别的学员睡觉了,他还在练,每天都比别人付出更多。

就这样,董明学武三年,执教三年。

董明自打离家以来,只跟他娘保持联系,其余人全然不知,好像他从世上彻底消失了一般,音信全无。

六年之后,他在茶棚街上重新出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柳玉梅娘家。见了柳大狼,他二话不说,一把抓过来就是一巴掌,看着好像没用多大力,就把柳大狼的半张脸扇得肿起来。

看见大哥被打,柳家兄弟谁也不把董明放在眼里,他们手里各自拿了钉耙、铁锨、木棍,不由分说,便一拥而上。

谁也没想到,赤手空拳的董明,身手是那么矫健,那么灵活。四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齐上,他竟然都能一一躲过。四个人完全不是他的对手,不一会儿全被董明撂倒在地。

从此,董明便在茶棚集市上声名大噪。

响了名的董明,并没有随意惹是生非。他在教训了柳家四兄弟之后,再没跟任何人动过手,茶棚集上的人谁也没这个胆,轻易去惹他。董明虽说家贫屋破,可他家的地理位置好,门前就是正街。于是董明就在自家门前摆了个肉架子,手拿一把杀猪刀,卖起了猪肉。

他也正是靠卖猪肉娶了老婆,成了家,挣了钱,立了足。

董明有了钱,就把他家的旧房子拆去,建了三间平房,改了行当,卖起了家电。他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又把平房翻建成楼房,买了一辆客货汽车。

街南边的柳家三狼、四狼做化肥生意,干得也还不错。

街南与街北开始闹矛盾,也是由三狼、四狼两家卖化肥引起的。

茶棚街上本来修的是砂浆路,每次在农忙之前,柳家三狼、四狼都要用大汽车运化肥囤货。

砂浆路禁不住如此重量的大汽车碾轧,一碾一轧,就把路给轧坏了。他两家轧坏了路,可他们不愿出钱整修。

头两年,路都是董明领头给整修的,他不但出面,还多出钱。

让董明尤其难忍的是,赶到化肥销售旺季,柳三狼、柳四狼门前停下的车架子,能把整个大街全占了,连人都过不去。无形之中,董明的家电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这还不说,每当赶上连续的阴雨天,整个茶棚街上的水都由南往北汇集。而街南柳家人担心雨大了窝水,竟把本来地势偏高的地面又向上垫了厚厚一层,街南不存水,却让街北积水更深了。

董明本来就跟柳家几兄弟有过节,看不顺眼,如今又见街南的他们做事这样霸道,不讲情理,小处他忍让一些倒也罢了,可事情到了这地步,还怎么能容忍得下?是时候要出手教训一下他们了。

雨停,天放晴之后,董明就领头去街北挨家挨户收钱,然后找人拉土,开始垫街北的路,把街北边垫得高过南边。这样一来,天再降雨,水就汇到了街南。

街南柳家看到是董明领的头,他们心里也生气,可又不敢明着与董明对着干,于是他们只能再次拉土垫路,地势高了,水自然而然就往街北流淌了。

双方这样互相对垒,矛盾越来越深,事情也越闹越大。

董明最后使出了大动作。由他出大头,街北其他人家出小头,用四轮拖拉机拉土加垫,一下将街北垫高了足有二尺,又把水泥、石子和砂子混到一起搅拌,修成了光滑的水泥路面。这还不算,他还特意跑到街南,找其中跟他关系不错,同时又跟柳家关系疏远的人家。

正因为董明有街南那几家人撑后腰、使后劲,当柳家再次提出垫高时,因为难形成统一意见,事也就做不成了。

实际上街南地势原本就高,街北地势原本就低。从董明屋后向北不远,就是一个大坡塘,有一条通泉河的沟正好跟这个大坡塘相连。赶到夏天洪水泛滥时,整个茶棚街南、街北的水往北流淌,经过街北的这个大坡塘,都流到泉河的那条沟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