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二十七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抓的东西有很多,每项工作又都很重要。比如计划生育、植树造林、殡葬火化这些都是手头的工作。好多村干部,习惯抓上边压下来的工作,把上边的工作当成重中之重,本村的工作往往束之高阁,推到一边不管了,直接放弃。这些村干部认为只要把上边的工作抓好就万事大吉,好像本村没有要抓的工作似的。自从土地分到各家各户之后,村干部也确实什么都不用管。村民个个都是种庄稼的行家,土地应该怎么耕种、怎么施肥、怎么打药、怎么间苗……各家照管得都挺好,哪还用村干部再管、再问?所以村干部一下闲在那里,无所适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就是他们背着手打村民跟前经过,村民都嫌碍手碍脚。
柳西周正因为他家上两代人都是村干部,他跟那些村干部当得不一样,观念不一样,做法当然也不一样。他认为,作为一名村干部,要弄清楚究竟啥叫村干部,到底自己干的哪项工作才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也要明白只有干好这项工作才能跟“村干部”这个称呼画上等号。
柳西周刚当村干部的时候,他的爷爷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扬场,垛不好麦秸垛,就不是一个地道的好干部。当时,还年轻的他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今,他当过多年村干部之后,通过亲身体验,才悟到了爷爷这句话的含义。爷爷是想告诉他,要知道村民需要怎样的带头人,只有成为农活上的行家里手,才能更深地体会到村民的所思所想,才能知道农村工作中哪一项最为重要。村干部只有把工作想到村民前头,做到村民的心坎上,把工作抓出成效,让村民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才能把心跟你连在一起,并认可你这个当家人,这样你才能完全胜任这个职位,才能让他们信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生活一天一天发生着变化,村民生活过得心花怒放了,村干部也就能当得心花怒放了。
这项跟村民最息息相关的、跟村干部最紧密相连的工作就是种好庄稼。放到村干部的工作中,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农业的命脉,农民的命脉,也是农村干部的命脉。对于一个农村干部来说,农业生产是件天大的事。只有把农业生产抓上去,长期抓住农业生产的牛鼻子,才是一个称职的村干部,一个名副其实的村干部。
柳西周认为,只抓上边布置的工作而不把村农业生产放到心上的村干部,就不是称职的村干部。那些把农业生产全推给农民,让自己成了摆设的村干部,简直就是没有一点责任心的村干部。他们的这种做法完全就是一种失职,这样的村干部要撤了他的职,让有能力的人干。
柳西周还认为,凡是那些觉得没事干的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错误。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干部并不是没事做了,而是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因为农民普遍文化偏低,知识跟不上,随着农业生产的向前发展,农民在种庄稼上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过去农民种地没用过化肥,现在使用化肥了,可是化肥的施用量、配比和施用方法大家还没有完全掌握,这就需要村干进行指导。现在的庄稼管理已经不是过去的人工操作而是使用化学药品和农用机械。农药分治虫和治病两大类,单治虫的就各不相同,种类也不少。还有治病的药物,也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像给人治病一样,都要对症下药才行。村干部给村民进行具体指导,不就有了用武之地吗?还有,农用机械也在大规模使用,不说别人,就是他柳西周也从来没开过手扶拖拉机。要让他由牛耕地换成机械耕地,那手扶拖拉机他也开不好啊,该怎么办呢?开不好就要学,打铁还须自身硬。用爷爷的话说,不会施用化肥,不会喷洒农药,不会开农用机械,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村干部呀!
柳西周在抓农村工作时,抓住农业生产不放,不但主动抓,还时刻找问题、找不足、找差距,再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他把镇农技站站长柳西红当老师,向他求教,向他学习。地里庄稼生了虫、生了病,他就走到田间地头给村民诊断。有些症状他拿不准的,就直接把柳西红请过来查看。他一直想办法增加土地效益,进而增加村民的收入,让村民的日子向上走。只有把村民的生产抓出成效,才能跟他头上的那个“农”字合拍。
当下,他抓农业生产真是一个坎接着一个坎。过去农民种地,就像往河塘放水。刚开始朝里放水时水位迅猛上升,如今河塘水满了,再想朝上提升就缓慢了,也更加困难了,农民种地也是这个理。现在种地不比之前,粮食价格不见涨,反倒是连续多年增产不增收,乡亲们叫苦连天,他看着急啊!要想为乡亲们增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种植作物单一的问题。怎样种以及种什么,都逼着他花大心思去想呀!他下决心一定要为村民在种植上寻找一条有发展前景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