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二十
从辈分上说,柳怀冰是柳西周的长辈,年龄比柳西周大十几岁。
柳怀冰起初在村里小学当教师,他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报酬是生产队里给记的工分。直到后来才由记工分转为发工资,每月四十二元钱是由夏、秋两季,乡统筹、村提留之后结算发放。到了1995年,经济大权下放到镇里,但镇里的管理开始有些混乱,致使拖欠老师工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时大半年工资都发不下来。别说养家糊口了,就连生活上的基本保障都没有。柳怀冰家有四个孩子,还有两位老人,他是家里的支柱,可他的工资迟迟发不下来,迫于生计才产生了不做老师外出闯荡另寻一条新出路的想法。
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当老师,固定在一个地方,几乎哪儿也没去过。出门在外能不能找到工作,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他不想单枪匹马往外闯,想找个人陪伴一块出去,如果遇到困难,还可以互相商量着办。
他想起了柳西周。以往,他家里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或者他有想不通的时候,他经常去找柳西周。别看柳西周年龄不大,可他积累的工作经验多,不管是办事,还是劝解人,都很有窍门。而且柳西周性格随和,待人也很热情。两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经常来往感情也愈加深厚,渐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柳怀冰把柳西周视为合得来、信得过的好朋友,柳西周对他也非常尊重,就连刘凤英看见柳怀冰上门也都是柳老师、柳老师不离口地叫。不管她手中正干着啥活也连忙停下,把他朝屋里迎,倒碗热水双手端到他面前。等到柳西周回来陪着他坐下,两人开始说上了话,她便打声招呼后出去,又忙着干她的活了。
柳怀冰这次来到柳西周家,他喝着刘凤英给他倒好的热水,把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和盘托出。
柳西周知道他是被迫无奈才辞了教师一职。要不是生活困难,他是不会下这么大决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学生就是他的孩子,哪个老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老师怎舍得抛弃他的学生?柳怀冰有些气愤,他说,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家,教师也有妻儿老小。教书一年都不给教师发工资,我总不能扎上脖子,把我们全家人的嘴都缝上啊,这让我实在是教不下去啊。
柳西周对柳怀冰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面对柳老师的困难,面对柳老师辞职的无奈,他也无能为力,只是对他说,你想出去闯闯,就去试试吧。
至于柳怀冰建议柳西周跟他一块去闯荡这件事被他婉言回绝了。妻子刘凤英很能干,虽然他的工资发不上,可他家里还有收入,也有刘凤英在他身后支撑着。
柳怀冰见柳西周不愿辞职跟他一块外出闯荡,心里不禁有些失落。找不到同伴,他只好一人去闯荡。
柳怀冰为了找工作来到离家近百里的阜阳城,在城里东奔西走了好几天。因为辞去了工作,只能向前走,没有回头路。多亏了他带的干粮多,才让他在阜阳城里多支撑了几天。恰巧碰到阜阳华威集团在招聘,他报了名,初试顺利入了围。等到正式面试时,他讲述了自己十几年在乡村当老师的经历,成功地被选上。正式入职后,柳怀冰被公司任命为宣传干事,他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一年,由于工作敬业,思维敏捷,业务能力强,公司破格提拔他为销售科科长。他获得了公司信任,工作热情和干劲被充分激发了出来,销售业绩也直线上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扩大了规模。于是他把妻子和四个孩子都陆续带进了城,一一安排了满意的工作。过了几年,他也有了一些积蓄,建了一座令人羡慕的小别墅。他靠打工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初柳怀冰走后,家里重担自然就落到妻子一个人的身上。她要耕种六亩多地,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四个孩子也全都依靠她,生活十分不容易。
自从柳怀冰离开家后,柳西周便经常到他家去。看到有他妻子干不动的重活,柳西周就上前帮着干。有几回柳怀冰家老人生病,他妻子半夜打电话来求柳西周请医生,柳西周就赶去请;要是老人病情重,柳西周就用架车拉着朝医院送。头两年,柳怀冰由于刚进城,经济上并不富裕,生活上仍旧有些困难,柳西周便想尽一切办法帮他解决家里的问题,不让他妻子发愁,不让柳怀冰有后顾之忧。每次柳怀冰打阜阳回来时,都会对人说,我能在城里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多亏了柳西周啊!要是后边没有他,我是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
正是柳西周的支撑,他在阜阳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
也正因为他对柳西周心怀感激,当他稳住脚跟后,专程打城里跑回来,到了柳西周家,现身说法地对柳西周说,我要不是横下心去闯荡,只靠在家里当老师,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只能是做梦。他说,西周啊,你不能光这样埋头拉车,也得抬头看下路啊!现在谁不讲眼前,不讲实际?你当村干部挣得的那点钱还不够人家富有老板打个牙祭的,你要是能跟我去华威集团,凭你的才干,凭你的能力,一年至少三五万元。
柳西周坐在他对面,默默地听着,微微地笑着,却对柳怀冰的这些话不为所动。甚至说,他压根就没朝心里去。他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个人的活法都不一样,追求也不相同。你看我们的家乡仍然落后,还有不少人至今都没有摆脱贫困。我是他们的村干部,我身上有责任,我只能为他们活。他们需要我,家乡也离不开我。这些年来,我一直留在乡村,我热爱乡村。我是水中的鱼,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愿意跟家乡的村民同甘共苦,我愿意为建设家乡献出我的一份力。家乡有我生命的根,村民们需要我啊!你不用劝了,我的心你是劝不动的!
柳怀冰只能无奈地苦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然后起身离开了。
柳怀冰在柳大营属于单门独户,从家族上来说,村里没有跟他血缘上相近的人。他在阜阳城里打拼期间,母亲生病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一个年迈的老父亲。他在阜阳混出了模样,完全有条件把父亲接进城里安度晚年。他也不是没把父亲接去过,可父亲进了城,却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在父亲的要求下,他只好又把老父亲送回乡下来。
因为父亲生活在乡下,柳怀冰心里是很牵挂,每年都要往返好多趟赶回来看望父亲。每回父亲都向他提起柳西周,让他看柳西周给他买的枕头、拐棍、布鞋、护腰的腰带。还告诉他说,柳西周是一位真正的好干部,就跟亲儿子一样替你照顾我,柳西周上咱家来得最勤。父亲不止一次地跟柳怀冰说,你就是走出去了,也不要忘了你是柳大营的人。将来我要是下世了,咱家那六亩田地你也不要丢掉,你看到地里的庄稼和父母的坟,就会想起你跟柳大营血脉相连,土地就是你在老家留下的根啊!
父亲特别嘱咐他,千万不要忘了柳西周。只要你回来,都要上柳西周家去看看。虽然从血缘上来说,柳西周跟我们并不亲近,可柳西周却把我当成自家老人一样,关心我,对我好。你可要把柳西周当成我们家的亲人对待,跟柳西周来往一辈子。
柳怀冰知道,柳西周是一个真正的好干部,好多事也只有他能做到。柳西周是村民的贴心人,所以柳怀冰平日就跟柳西周的关系比较好。柳西周说话有水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也乐意听柳西周说话,他觉得这对自己各个方面都有启发。
尽管柳怀冰回家很勤,可毕竟距离那么远,来回并不是那么方便。特别是他父亲,一年一年地上了岁数,腿脚不灵便是一方面,饭量也越来越不行了,身体也越来越虚弱。
一直把柳怀冰老父亲放在心上的柳西周,经常上他家探望,发现老人生病之后,很快就请来了村医生,直到他父亲的病转好,能吃饭了,柳西周才把一颗心放下来。
当然,柳西周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每当这时,他就叫刘凤英替他前去帮着老人晒被子,洗衣裳。
有一回,老人得了重病,上吐下泻,病情很危急。柳西周就借来了一辆三轮车,让他妻子坐到三轮车上守着,他骑着赶往代桥镇医院,去给柳怀冰老父亲看病。老人住院期间,他们夫妻二人寸步不离地守着,忙上忙下,同病房的病人们都把他俩当成了老人的家人。
柳怀冰这天刚一走进办公室就接到刘凤英给他打来的电话。她告诉他说,这几天她跟柳西周置气,主要是她不想让柳西周继续当这个村干部了。她为了让柳西周出门打工,都气得好几天没吃饭了。
他听到了电话那头刘凤英的哭声,她说,连俺家儿子兆文考上大学他都交不起学费,这个村干部还当啥当?她紧跟着便求助他道,你跟西周关系好,你不是劝过让他外出打工吗?这回你就回来再好好劝劝他吧,让他跟你一块进城呀!
柳怀冰接到电话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劝柳西周和他一起进城也已经劝了两三次了,每一次都受挫,遭到柳西周的拒绝,以失败告终了。
柳怀冰也知道,内因就是柳西周有个能干能扛又任劳任怨的好妻子。正是得到了刘凤英的支持,柳西周的想法才那么坚定,不改初衷。如今他身后没了妻子的有力支撑,他从前的立场就会发生动摇。男人想干什么事,没有女人给他的支持是不行的。过去刘凤英是让他留下的力量,如今这力量转变为反对他留下的力量了 。这可是劝柳西周改弦易辙的一个大好机会呀,再说,一直以来柳西周不管是待他父母,还是待他本人,都十分好。他把柳西周劝说过来,再帮他安排个好工作,也算是对他的回报了。
柳怀冰这般想着,迈向家里的脚步不知不觉间加快了,恨不能一步就走到柳西周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