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房落成,一件大事了却了。得了空闲时间的柳西周便前往乡农技站,他要向研究农技的柳西红好好讨教。

柳西红也出生在柳大营,比柳西周大十来岁,他算是柳西周的老大哥。高中毕业回乡后,正赶上乡里成立农技站,要从回乡知识青年中聘一名有农业生产经验的人员做农技员,他便报名参加了。当时,全乡一共去了三十多人,通过两轮面试,柳西红以实打实的超群表现,脱颖而出!

柳西周对柳西红向来都是钦佩的。

柳西红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不是坐在农技站里空谈技术,而是到田间地头,将理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于是,柳西红跟柳西周来到了柳大营,两个人走到田地里实地考察。

柳西周就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亮在柳西红的面前说,大哥,你看我们这田地,耕得深,整得透。这地里既上了粪,也上了化肥,为啥粮食产量就是提高不上去呢?

柳西红将泥土放在手里,说,你说的是传统耕作方法,耕深、耕透只是种田的一个条件。要想取得高产量,仅仅把土地整好是远远不够的。就拿小麦来说,想要亩产八百斤的产量,就必须有八百斤的肥力,科学种田少不了氮、磷、钾三要素。小麦以氮肥为主,磷、钾也要跟上,还要适当补施锌肥。你要想母鸡多下蛋,喂的食儿跟不上,那产量必然不尽如人意,这跟种田是一个道理。

柳西周问道,你是说,我们这地还不够肥沃,达不到高产田的条件。

柳西红抬头向田野眺望着,点下头说,土地贫瘠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就拿你家来说,总共耕种十一亩地,可只靠家里几口人和少量牲畜的粪便上到地里,庄稼所获得的有机肥远达不到标准,这就明显制约了粮食的产量。

柳西周恍然大悟道,确实是这个理。

柳西红继续说,刚才你谈到的施化肥,因为受钱的制约,每亩地只能施几十斤的碳酸氢铵。要知道每百斤碳酸氢铵只含百分之十七纯氮。要想达到八百斤的产量,每亩地只施几十斤化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你们都是单一施氮肥,从不施磷、钾肥料,这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乡下农民,哪里懂得这些让粮食增产的科学施肥方法呢?可以说,今天柳西红给他带来了新的种田知识,他耳目一新,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柳西红把目光从田间收回来,又看向柳西周,说,我讲的只是最基本的施肥,要想让土地高产,需要我们掌握的管理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田间管理,前期为生理生长,中、后期为生殖生长,作物真正大量用肥都在中、后期。要想高产,中、后期追施化肥很关键。不但作物的根部能吸收营养,叶面喷施效果也很显著。田间管理还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拿小麦举例,小麦从出苗到成熟,一般有这么几个阶段: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小麦的常见病害,大致这么几种:白粉病,黄锈病,条锈病,赤霉病,还有虫害。一般持续干旱的天气,红蜘蛛虫害会大面积发生;阴雨多湿的天气,有爆发蚜虫害的危险。总之,要当好一个称职的村干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都要认真学习、掌握。只有成为一个科学种田的行家,你才能成为村民的带头人。你还年轻,又刚当上村干部,你要学习的各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还相当多呢!只要你用心学,虚心讨教,有敬畏之心,会在实践之中慢慢锻炼、成长起来。柳西红说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消失了,他严肃地说,作为同村人,我是兄长,告诫老弟两句,当村干部,就要把路子走正。农业科技,跟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可当冒牌货,要成为实干家,响当当,过得硬,让村民打心眼里服你!

柳西周听了柳西红的一席话,他的心被点拨得透亮了,他明白过来。粮食低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几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施策,下大力气,下真功夫,粮食产量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突破。想到这里,他对柳西红说,今天通过你的讲解,我才感觉到,农业科技里边的知识如此渊博,好多知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今后,我要老老实实跟你学习,逐渐提高,当个实干家,不做冒牌货。

柳西红又说,作为一个农技员,我也想每天都下到田间地头,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跟村民讲解,告诉他们庄稼生的是哪种虫、得的是哪种病,又该用哪种药物,该怎么防治。可整个农技站就我一个人,又当站长又当农技员,乡里还有不少具体事务要办。我不但要参加乡里的重要会议,还要写总结,根本抽不出多少时间,哪怕我有三头六臂,也根本顾不过来呀。

柳西周明白他这话的言外之意了,他说,正因为你时间不够用,才更需要我们村干部积极主动地投身农业科技,尽快拥有专业的农业知识。我们在下边替你发挥作用,也等于你的力量加强了,也算是对你工作的支持呀。

柳西红由衷地说,我是打心里边想让各村的村干部都能成为专业的农技人员,助我一臂之力。我想跟你们都成为好朋友,每个村都能建个联系点,到时提高亩产,解决农田问题的事也就好办多啦。

柳西周心里也高兴,他说,你这个想法好,我第一个响应。能成为你的朋友,我可求之不得呢!以后,技术管理上遇到啥样难题,就能求助于你。有你在后边做支撑,有啥好种子、新农药、新化肥,我们就敢于试用啦。

柳西红也挺乐意地说,那好,往后你去乡政府开会也好,到集市上办事也好,都不要忘了到农技站找我。咱俩就各种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话题,好展开探讨啊。

柳西周见时间不早了,赶紧把话题收回来,说最紧要的问题。他问道,你不是说我们村的土地要进行改良吗?你有没有啥好办法指导指导我?

柳西红回答道,可以利用夏天的高温天,把青稞、麦糠、秸秆等堆垛起来,用湿泥在上边打上厚厚的一层,然后密封,这叫“高温堆肥”。咱们村里的沟塘也不少,沟塘周围树上的叶子每年都落到沟塘里,塘泥就是沤制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啊!一年一年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你带领村民挖上来,直接拉到地里,马上就能发挥肥效!

柳西周茅塞顿开地说,那我知道了。

直到天色擦黑,两人才道别,各自回了家。

柳西周在回去的路上想,今天跟柳西红的交谈太有收获了,柳西红不但给他解开了心头低产田的难题,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他明确了自己今后在农业生产上的努力方向,明白了村干部到底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才能合格,才能让村民打心底里接受,感到满意。

他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正碰见他娘在夜色里站着。他娘见他回来,不由得埋怨说,饭都凉在锅里了,也不看啥时辰了,还不赶快回来吃饭!

柳西周让他娘这一说,方才感觉到自己的肚子饿了。可他跟柳西红在地里互相探讨时,竟丝毫没感觉到饿。他这么想时,口中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良师益友!

他娘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说得迷怔了,扭脸问他,你刚才说啥?

柳西周便含混地说道,没说啥!

他娘只好道,你这孩子。

母子俩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