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柳大营二里半路有个刘新庄,村东头刘老汉有个女儿叫刘凤英。她有一双水灵的大眼睛。姑娘不只是模样俊俏,人也勤劳能干。家里缝衣服、做鞋、煮饭、刷锅都是她的,并且样样都干得又快又好,走出走进,如一阵风般。她家圈舍里的猪,一天三顿都由她端食来喂,让她养得毛色红润发亮,每年都出栏两头大膘猪。收拾好家务,她经常肩挎个草筐去地里割青草,每趟都割回满满一大筐。她用青草喂养一头母羊和两只小羊,再把剩下的拿到屋里,去喂兔笼里的长毛兔。这样一来,刘老汉家每年卖猪的收入、卖羊的收入,还有卖兔毛的收入,加在一起还真存下了不少钱,自然也就成了村里的富裕户。刘凤英在各村都很有名,成了当地百里挑一的好姑娘。

刘凤英到了订婚的年龄,周围好多男家便抢着上门来提亲,其中也有不少有志青年。但是在这件事上,她要她爹给她当家,刘老汉大半辈子见过许多人,所以刘凤英相信她爹的眼光。她的婚事迟迟没有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她爹还没有一个看入眼的,刘老汉觉得还没有一个能配上他女儿的人。他对女儿说,我要给你挑个好的。

柳大营的柳西周,年龄与刘凤英相仿。他跟刘凤英一样,也正在四处托人介绍相亲对象。因为柳西周是村里的团委书记,又是党员,个人条件不错,名声也好听,这让女方见过之后没啥说的。可他家里拮据,这些女方父母一见柳西周一家老少七口人挤住在三间房子里,屋里连茶几、方桌、衣柜这些摆设都没有,也就全摇摇头走了。

柳西周知道家里人口多,只有耕种田地和饲养家畜的收入,又没有别的门路,挣的钱根本不够家庭开支的,因此,生活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但柳西周认为,男女婚事,看重的是人品,以及有没有强烈改变现状的决心,有没有带领一村人走向富裕的雄心壮志。他认为跟他相配的姑娘还没有出现,他坚信那个跟他志向相投的姑娘,总有一天会来到他的身边。

这天,张兴成书记来柳西周家串门。他告诉柳西周父母,邻村刘新庄有个名叫刘凤英的姑娘,正值婚嫁年纪。姑娘不但勤劳能干,而且细心体贴,是个好姑娘。柳西周当村干部,身后正需要这样一个姑娘。

可柳怀荣两口子听张书记说女方家庭条件和个人条件都那般好,他们担心自家不富裕,怕女方看不上呢。

张兴成却鼓励柳怀荣两口子,他说,你们快托媒人去提亲,不能因为这双鞋不合脚,就拒绝穿那双鞋!柳西周过去相的姑娘没成,那是缘分没到呢。如今这个姑娘,要是相上了,可能就是两人的缘分到了。

柳西周父母按照张书记的建议,特意托了媒人去刘老汉家向刘凤英提亲。

他们不知道张兴成其实是刘老汉的说客,刘老汉有意促成这门婚事。

果不其然,刘老汉见媒人来,便有些迫不及待。他忙站起身,把媒人热情地迎进家里,又是搬凳子,又是倒茶水。媒人刚一落座,还没详说情况,刘老汉就先开了口,柳西周我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我经常上街,打他家门口经过。不用你介绍,我啥不门儿清?那小伙,犁地、扬场,我都见过。他给自家翻了三间房,脊背让日头晒得像那烙饼的鏊子!能吃苦,又能干的小伙子,真没的说。

他催媒人快喝茶水,脸上带着喜悦的神采接着又说,我最看重的是,这个青年人还在当着村干部。有些目光短浅的人,把年轻人当村干部不当回事,可我就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能当村干部的人,就是不简单,得有本事。一个柳大营有两千口人,怎么谁也没当上,偏偏挑选他当呢?我还知道,他爷爷,他父亲,一直到他,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村干部。这就是最好的人家,我不给我女儿挑选个这样有前途的人才,还能给她找个啥样的?柳西周,团委书记,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给女儿选择一个这样的女婿,我觉得脸上有光。

这话说得嘎嘣脆,原来柳西周没托媒人上门前,刘老汉就已经等着他上门提亲呢。

媒人从来没提过这么顺溜的婚事。

这事也就这么定下了。

刘老汉送走了媒人,刘凤英打里间出来,她涨红了脸,走到父亲跟前,有些不情愿地问父亲,你就没想过他家光景不好?这就算是给我找的好人家?我真的要嫁给他吗?

刘老汉说,他家去年翻建新房,没有买瓦钱,我借给他二百元。他家到底啥情况,我心里还能不清楚吗?他说完,抬头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接着说,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要从大处着眼。他家眼下穷富不是最主要的,我看重的是他的品性。柳西周这么年轻就当了团委书记,又是党员。他吃苦耐劳能成大事,是打灯笼都难找的男人。我让你跟着他,不是贪图享受,是让你用自己的一双手,跟他去劳动。他当干部的肯定顾不了家,你是个不怕吃苦的,去为他支撑起一片天。你是他需要的,他心里会感激你,你们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

刘老汉不只这么说说,他嫁女儿时,考虑到柳西周家境不好,不要一分钱的彩礼。他还陪送了大衣柜、方桌、箱子、两把椅子,还有四床棉被。直到今日,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家具,还有棉被,尽管已破旧,却依然在柳西周家中摆放并使用着。

刘凤英记忆中,结婚那天天气很冷,她脚下的路,坑坑洼洼,格外难走。虽然只简单备了几桌酒席,上门闹喜的人拥满屋里、院里,喜气洋洋,可在刘凤英心里,她的婚礼场面还是太过寒碜和冷清,跟那些她见过的结婚场面是完全不能比的。

刘凤英嫁过门,柳西周家算是又添了一口人。本来的七口之家,如今变成了八口人,还是挤在三间屋里。因太过狭窄,一间屋里放不下两张床,柳西周和刘凤英夫妻二人睡在床上,他的两个弟弟就在床下打地铺,睡到天明再把地铺收起来。

几十年来,柳西周为当村干部,把自己的一颗心都放在村民身上,自从娶了刘凤英,他只管没日没夜忙工作,奔波,却把自己的家完全扔给了妻子刘凤英。正如刘老汉所说的,刘凤英支撑起了柳西周家里的一片天!

刘凤英也时有抱怨,她想甩开性子跟丈夫大吵大闹一场,可柳西周总是满怀愧疚地面对她,十分无奈地说,我也想待在家里忙前忙后,可我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我恨不能一人顶两人用。我知道你为我吃苦受累,让我下辈子做牛变马也偿还不了!我实在不是个好丈夫。

刘凤英天大的气恼撞在一团棉花上,也只能由怒转为委屈,呜呜地流泪了。而柳西周就会走过来哄劝她,把她揽进自己宽厚的怀抱,在她肩上轻轻地拍着。刘凤英在他怀抱里哭着哭着,一种甜蜜的暖流慢慢涌上她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