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四十
在柳西周的心目中,茶棚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关系到茶棚村的整体形象和面貌,关系到茶棚村的整体发展,对于他们茶棚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当然也把这件事排在自己工作的首位,当成头等大事。他打镇里开完会回来的第二天,就立刻全身心地投入这项重大工程的具体规划中去。
孙敏刚上班,打外边走进来,见柳西周一只胳膊吊着,一只手里拿着笔,趴在桌上很用心地在写着什么。她对他是又敬重又心疼,便拿起他的茶杯,静悄悄地去倒茶水。柳西周发现了,不让她倒,告诉她说,不用麻烦你,我刚来,还不渴,等我渴时我自己去倒。
孙敏便说,你一只手不方便,我先给你倒杯水,你早点喝了就不会渴了。
柳西周只好点头,接着又安排孙敏说,我今天全力以赴就忙这个工程实施方案制订的事,有人来找我的话,如果是没有必须要我亲自出面的事,你和老支书就替我办,不要打扰我。
孙敏便答应说,好,我记下啦。
柳西周整个上午都趴在那儿,吊着一只胳膊紧张地工作。一直到上午下班,他也没动过窝儿。
孙敏在办公室多等了他半个小时,见他仍趴在那里,手里用笔还在一刻不停地写,没有半点下班的意思。孙敏实在忍不住了,就走过去问道,西周大哥,你还不下班吃饭吗?
柳西周这才抬起头,微笑着说,你嫂子又不在家,我一只手做饭又费劲,我就在办公室用开水泡面将就一下算啦。
孙敏很不赞同,她说,光吃泡面哪儿行?你工作量那么大,时间长了会把身体弄坏的。我跟你到集上的西锦酒楼吃碗肉丝面去。
柳西周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然后说,那不得来来回回跑,我哪有这时间?要去你去吧,我顾不得去。
孙敏见他不答应,只好改口说,那这样,你真不去的话,我给你买一碗送过来。
柳西周这下答应了,他掏钱,孙敏连忙拒绝说,不就是一碗面吗,不用你的钱。
柳西周执意不肯,他说,你的工资也不高,我怎么能让你花钱呢?你不要的话我就不要你买了,干脆还是吃泡面吧。
孙敏知道柳西周的性格,他怎么说就怎么做,拧着来不行,只好退让说,那好吧,你给我钱吧。
柳西周大口吃着孙敏买回来的肉丝面,用筷子朝下一抄,竟然打碗底露出了两个荷包蛋。他不由得抬头问孙敏,不是肉丝面吗?这是怎么回事呀?
孙敏忙抬头一看,也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她很快就转过弯儿来了。她说,这八成是柳西锦特别给你加的营养餐。他知道你工作十分辛苦,嫂子又不在家,想让你吃好点呗!
柳西周认同孙敏这个说法,他觉得心里暖融融的,很感动,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村民啊,如果我们不加倍好好工作,也对不起热爱我们的村民啊!
孙敏接话说,是啊,我还没走上这个岗位之前嫌村干部工资低,不想吃这个亏;自从走上这个工作岗位,跟村民经常接触,村民见了我都亲热得不行,让我一下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懂得了应该怎么做人。现在,我心里只想着为他们多做工作,吃苦受累也甘心啦!
两人这样说了一会儿话,孙敏就回到她的办公室去了。柳西周吃过午饭,把筷子一放,又紧接着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中间也没缓一口气。直到天黑了,他才拖着疲累的身子从办公室走出来,单手骑着电瓶车回家了。
就这样,柳西周连续用了三天时间把工程的实施方案初步起草好了。然后他又赶紧送到镇里,给主要领导过目,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论证。等修改意见提出来后,柳西周把实施方案拿回来,村两委又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再次补充、修改和完善。一致通过后,村里把实施方案打印出来,复印了一千份,散发到每家每户村民手里。最后又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让村民在会上发表意见,再次进行了修改。经过反复修订之后,正式的实施方案稿才算出来,再一次被送到了镇里。获得镇里的复审批准之后,茶棚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才正式确定下来。
柳西周心里明白,真正的工作难点不是落到纸上的方案,而是怎样把纸面上的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顺利地推进,并把它变为现实。
按照规划的实施步骤,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茶棚村原本栽的白杨树、椿树、楝树等其他所有杂树一棵都不留地拔除了,换栽新的景观树。
不管是少部分留在家里的年轻人,还是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大多数人都把这项重大工程当成是件大好事,都能想得通。有个别想不通的,劝说几句也很快就转变过来了,大家都愿意配合,都表示支持。
关键就是那些留守在家的老年人,还有一部分中年人,他们的传统思想和守旧观念严重,心里有些想不通。他们对那些椿树、楝树等杂树倒也不心疼,主要就是对那些已经长得几抱粗的速生杨很不舍得,不同意砍去。他们大致的理由是: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人也越来越衰老不中用了,没有能力挣钱了,将来光伸手向儿女要钱也不那么好要。如果要不到手,还丢了老脸。自家房宅周围长有白杨树,到老了需要用钱时,砍一棵卖掉,手里也就有钱了,还能靠白杨树防老。要是眼下给伐去了,换栽成那些好看不中用的景观树,达不到防老的目的。
柳西周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顾虑。柳西周就把这些老年人召集到了一起,给他们召开思想动员会。柳西周在会上是这样进行劝解的,他说,各位大爷大伯、大婶大娘,你们的心情,还有你们的担忧,我都能理解。不过呢,你们的思想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你们的眼里只看到了自身,看得太近也太低。你们要抬头向远看,向远想。我们的国家如今一年比一年富有,一年比一年强大,你们今后老了,根本不用指望那几棵白杨树,你们要相信,国家有能力把你们的衣食住行都办好,让你们将来都能安度晚年。远的咱先不说,就拿我负责的扶贫工作来说,我所负责的三十二户中凡达到低保条件的,是不是镇里都给办了低保?凡有危房需要改造的,是不是政府都有两万元的资金扶助?我们的乡村公路已经修通了,也跟外界连接上了。下一步我们再把“美丽乡村”如愿建成,让我们茶棚村有个崭新的形象,我们就可以搞旅游开发,吸引外地那些有钱人到咱们这里投资,带动我们当地的发展。不久的将来,我们茶棚村彻底摆脱贫穷了,家家户户都有钱了,你们还用得着担忧年老时没人养吗?到那时天天过着幸福、美好的日子,心里还不欢喜,还不偷着乐吗?
村里的这些老人听了柳西周这样的劝解,大多数人都感到踏实了,心里都透亮了,不再当“美丽乡村”建设的拦路石了。在他们眼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柳西周都会跑着帮忙解决,柳西周也着实是一个把他们放在心里边的好孩子。如今柳西周负责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既然是为他们好的事情,他们就应该大力支持,这才是正理呀。于是他们便纷纷表态说,那些杨树,你说碍事需要伐掉,该伐你只管伐吧,我们再也不说二话。
当然,柳西周这村干部当得再好也不可能只开一次会就把所有村民的思想都做通了。
用柳西周的话说,就算有个别想不通的村民也没事,他就继续骑着他的电瓶车,一只手扶着车把,在村里来来回回地跑,一家一家去单独进行劝说。一趟不行,就两趟。他有这样的耐心,连跑三趟五趟之后,他手里的那把“钥匙”还是成功地把那些村民的心结给一一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