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十四

柳西周何尝不想让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康庄大道,但那需要一大批有所作为的青年才俊一起奋斗。如果他们不加入农村的建设大军中来,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的贫穷面貌,那是极其困难的。

可在乡下,青壮男人们只埋头耕种田地,或是搞养殖,收入都是微薄的。留在乡村看不到前途、找不到出路,他们被迫无奈,只有去打工。一时之间,打工浪潮兴起,并很快形成席卷之势,无人能留住青壮男人匆匆往外走的脚步。

柳西周看着一个又一个男人身背行李打他身边经过,他很想把他们挽留下来,跟他并肩奋战,共同建设家乡。可大势所趋,想走的还是要走,他留也留不住。

柳西锦是街上老铁匠柳怀福的儿子,他身体强壮,跟他爹在茶棚街上开了个铁匠铺子,从早到晚砰砰啪啪地忙个不停。村民来打镰刀、做锄头、打钉耙、买铁锨,客户往来不断,生意很红火。年轻力壮的柳西锦有的是劲头,他跟着父亲一块打铁,便一直留在家中,没动过外出打工的念头。靠打铁,柳西锦的家里建起了三间气派的房子,还娶了个漂亮的媳妇,他家的日子,也像打铁的生意一样,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可随着发展,农村的生产条件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农用机械的大批使用和推广,打制农用家具的越来越少了,柳西锦和他爹的铁匠铺生意便日渐冷清了下来。柳西锦产生了把生意关门,也外出打工的念头。

这天柳西周赶来柳西锦家劝他,要他留在家里,他说,集上有门面你就占着优势,凡事贵在坚持啊,这行不干了,你还可以做别的生意。

柳西锦觉得这话说得在理,可他不知道除了打铁,自己还能干什么?他面有难色地说,那我干啥生意好呢?

柳西周就宽慰他说,你看这街上五行八作,干啥的没有?不用急,你好好想想,除了打铁,你还有别的啥爱好没?

他的媳妇在旁边插言说,咋个没有?得了空闲,他就鼓捣着炒菜,我还想着,他炒菜这么好吃,干脆明儿个开饭店吧!

柳西锦也跟着说,这还真不是吹,炒几个菜难不住我。

柳西周乘机提议说,那今儿晚上我留在你家,你下手炒几个菜让我享享口福。柳西锦知道,柳西周今天主动留在自己家,还要吃自己炒的菜,这是非常难得的,于是,他高挽起袖子,果真动手做起饭来。

由于柳西锦常年打铁,体力消耗大。所以每天收了工,他就感到特别饿,就想吃点东西,再喝上几口酒解乏。喝酒少不了吃菜,柳西锦平日里又是个爱琢磨的人,他把心思花在炒菜上,味道还真不错。

柳西周把他炒的四个家常菜一一细品。不管是炒茄子、炒洋葱、鸡蛋炒青椒,还是豆角炒肉丝,都挺像那么回事。每道菜都有独到的风味。

两人边吃着菜、喝着酒,边说着话。柳西周说,我看你没必要外出打工,给人家打工,少不了看人脸色。你孩子还小,要是你独自外出,难免要夫妻两处分离。你在外边能不想媳妇和孩子?你要留在家里,有自己的生意做,比在外打工自在。再说,一家人待在一起,日子也能过得热气腾腾的。

柳西锦把柳西周的话用心记着,他的两眼时不时看一下旁边正在给孩子喂饭的妻子,越想越觉得这话切合实际,他便打消了外出的念头。他跟妻子感情很深厚,孩子也这般可爱,一天不见就想得难受,要是长时间处在异地,他哪能受得了?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开口问柳西周,我也知道留在家里好,可是在家总得找个生意做。你看我要改行的话,在街上能干哪样呢?又有个啥买卖适合我做呢?

柳西周把手中的筷子放到桌子上说,你不是喜欢炒菜吗?我建议你就在咱茶棚街上改行开饭店呀!

柳西锦立刻眼前一亮,说道,改行开饭店我觉得能行!他转念一想接着说,可我从来没开过饭店,不知道在咱这乡旮旯里开饭店行不行!

柳西周语气坚定地说,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上街吃饭、办事的人会越来越多。你看整个茶棚街上,一家饭店也没有,你抢早下手,正是个大好的机会。

柳西锦增强了信心,说道,有你给我拿主见,这个饭店我开!说着,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忙又摇着头跟柳西周说,不行,不行,你看我家集上就这一间铁匠铺子,也摆不了几张桌子,这饭店,想开也开不了呀。

柳西周喝过一口酒,轻声告诉柳西锦说,你先不要发愁,我听说集上的柳成有事,急等着用钱,他街上有两间门面要卖。我回头帮你问问,等事情落实了,你赶紧把门面盘下来!

柳西锦便答应了一声,好!

事不宜迟,柳西周打这里离开后就直接去打听门面的事了。没承想,柳成卖门面的想法已经是前两天的事。现在他孩子舅觉得门面不能卖,还出面帮柳成把他急用钱这事给解决掉了!

柳西周离开柳成家,并没有立即给柳西锦回话。他意识到,如果现在去把这事照实一说,柳西锦说不定就会泄了气。既然他让柳西锦留在家乡创业,那么,不管柳西锦在开饭店这件事上遇到多大困难,他都要挺在前面,帮人帮到底。他在自家门口踱来踱去,琢磨着能想个啥办法出来,如何解决柳西锦门面狭窄这道难题。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第二天,他便急匆匆地赶去柳西锦家。他先不说柳成的门面不卖一事,而是对柳西锦说,依我说,你没必要去购买柳成的门面。你家门面的宽度不够,可够长。你把这旧门面拆了,然后重新再建,向里延展一下,还可以再盖两间。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干脆建成两层楼房,这不啥难题也没有啦?

柳西锦觉得柳西周这个建议切实可行,但是,他又想到如果改建了楼房,再去开饭店,资金肯定不足。他说,好是好,可是我没这么多钱啊!

柳西周看着他问,大概有多大缺口?

柳西锦说,至少五万。

柳西周便痛快地说,做事就要大胆!五万元我给你想办法,包在我身上!

柳西锦立刻信心十足,就说,既然有你在我后面撑着,这座楼房我建!

柳西周当着柳西锦的面,大包大揽,他不想让柳西锦犯难,可自己却犯了难。不要说五万元,就是五千元他也拿不出来。可他答应了人家,就要给人家筹借。五万元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打电话联系了很多人,但大家都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钱。

柳西周依然不气馁,他心里忽然又想到了一位跟他交情深厚的人,那就是苏屯乡李关庙村的刘义。而刘义接到他的电话后,很慷慨地说,五万元我有,我这就去镇上银行给你取,你来拿吧!

柳西周放下电话,心里一下轻松了。他忙去找柳西锦,两人人立即赶到了刘义家。刘义一见面,就把五万元交到柳西周手里,他说,我知道你轻易不跟我张口,肯定是遇到了过不去的坎,我不能不给你面子。这些钱够不?不够,我再去给你取。

柳西周接过钱,握住刘义的手说,足够啦!谢谢你,我给你打张借条。

刘义沉了脸,说,见外了不是?欠条不必了。要说谢,只有我谢谢你。我常年下乡收杨树,还是你帮我在你们茶棚村设下了一个收购点,给我提供了那么大的场地,不知道给我帮了多大的忙。

柳西周执意说,亲兄弟钱财也要分清,借钱就要有凭有据,不打欠条是不行的。

正是因为背后有柳西周的鼎力相助,柳西锦的楼房才顺利建了起来,他的饭店才得以顺利开张。

现在,柳西锦开的饭店已经挂上了“西锦酒楼”的醒目牌子。他有四道家乡特色菜,让食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那就是茶棚粉鸡,九龙鲜虾,清蒸泉河鱼,颍水蒜香泥鳅!

柳西周有时也到柳西锦酒楼吃饭,不过,他什么菜都不要,他最爱吃的是柳西锦的手擀面。他不多会儿就吃完了,然后起身付过钱就走,等柳西锦跑出来送时,他这个大忙人早已走得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