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五十九

柳云峰开车带着柳西周一行,到达安徽省立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太晚了。经检查,柳西周被确诊为食管癌伴多脏器转移,脾脏和肺部转移尤甚。

由于久拖不治,柳西周已经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长期的消耗,让他的身体太过虚弱,也不具备做放疗和化疗的基本身体条件了。

主治医生说他吃饭有梗阻感至少应该有小半年了,如果初期赶来,那时癌细胞没扩散,手术应该能够成功。再通过放疗和化疗,至少还能多延长他几年的生命。可事到如今,我们也回天无力了。只能说遗憾,太遗憾了。

柳兆文泪流满面地抓住主治医生的手问,我爸本来身体挺壮实的,人不过才五十一岁,又不算大呀,他怎么竟会得这种病呢?

主治医生说,他长期吃饭没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加上他工作繁忙,压力又大,夜晚又经常熬夜,尤其是他长期把泡面当主食,这都是这种病的诱因。

因为省立医院实在无法治疗,家人只好无奈又悲伤地回家去了。临走之前,主治医生只给他开了一些止痛药,这也是医院唯一能做的了。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和延续生命的强烈愿望。尽管柳西周知道他得的是绝症,可他赶来省立医院,也还是盼望着医院能给他提供好的治疗,能尽力延长他的生命,让他能为他的村民再勤勉地工作几年,再做更多的事。从他的家庭来说,女儿已经结婚成家,可他的儿子还正在上着大学,他还没有完成作为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于公于私,他也不想现在就离开他们。当他从主治医生口里得知,他这个病已经无药可救了,他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实在是不能接受。他不顾一切地搂抱住儿子,放声痛哭起来。他边哭边对儿子说,爸爸不是一个好爸爸,爸爸对不起你啊。

柳西周从合肥回来了,茶棚村的所有村民闻讯纷纷拥上他的家门,前来看望他们的当家人。看望那个把一颗心都给了他们,待他们再好不过的柳西周。一拨来了一拨回去,往来不断,特别是那些上了岁数的五保老人、低保老人、贫困户老人。只见他们一个接一个,手里拄着拐棍磕磕绊绊地上门来。他们流着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西周,你快点好起来吧,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离不开你啊。

最难过的还数五保户于秀真、低保户柳西安和贫困户柳洪俊等好几个中老年人,就在柳西周病重的最后几天里,他们干脆就守在柳西周的病床边陪伴着他,久久不愿离去。

柳西周从合肥回来的前两天,头脑还清醒,自打他获知他这病已无法医治,他悲痛不已,跟儿子柳兆文搂在一起痛哭之后,他的心情就恢复了平静。因他之前在太和中医院做胃镜检查,查出是食管癌时,他就知道自己这次患上了绝症,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他见村民们纷纷前来看望,大家忍不住为他伤心落泪,他自己却已经是心如止水,把生命看得很平淡了。他面对着村民,依然表现出惯有的坚毅和坚强,他不悲伤,也不落泪。

他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已经来日无多了。他头一天回来,第二天就让儿子柳兆文用电瓶车带着他,把他亲手建成的茶棚美丽乡村最后再游览一遍。柳兆文先带他来到生他养他的柳大营,他打村民的门前经过,每家每户他都那么熟悉,熟悉得犹如他的手指。他看哪儿都感到可亲,亲如自己的父母。然后又去看了文化广场,他在一处健身器材跟前停留下来,伸手抚摸了一下健身器材,就好像抚摸他的孩子一般。跟着又去了新建的鱼塘,他看着清亮的水面,用手指着水中摇头摆尾的鱼儿说,它们在嬉戏,自由自在多好。他最后来到了茶棚街上,看着宽宽的街道,平整如镜面的水泥路,整整齐齐的两街门面,路两边崭新明亮的路灯,绿色美观的垃圾箱……他抬头问儿子,你过去没想到茶棚村能变得这么整洁,这么美吧?你看我们现如今的茶棚村,街景、设施,跟人家城里没两样。

柳兆文如实地告诉爸爸说,不只是没想到,我刚回来从咱茶棚街上路过,看到咱茶棚村跟过去比真是变化惊人,简直让我不敢相信。

柳西周便满足、畅意地笑了。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相信,你大学毕业回来当村干部的时候,拥有了更多知识的你肯定比爸爸更有追求、更有作为、更有气魄。你将会给我们茶棚村带来更为喜人的变化,带领我们茶棚村登上更高的台阶。

柳兆文信心满怀地说,我要像你那样,脚踏实地地去干,尽我最大的努力。

柳西周在他回来之后的第三天,病情便急剧恶化,他连喝茶水都变得非常困难。跟着,他便处在了昏沉之中。这种境况下,他口中偶尔还念叨着于秀真、柳西安这些老人的名字。他这是还对他们有深深的牵挂,还放心不下啊。

柳西周病重,老支书张兴成更是频繁赶来看望。还有一次,他陪着镇领导汪向阳、马小雯上门来看柳西周。他见原本有一米七几的大块头的柳西周,现在因为过度消瘦,蜷缩成了一团,躺在病床上。老支书顿时悲从心来,感到揪心般地难受,不由得老泪纵横地连声喊叫着,西周,西周……跟着,他身子痉挛着跌坐在了柳西周的病床边。

可以说这个当初提拔、重用,并把他推到村干部岗位上的引路人——老支书张兴成,跟柳西周完全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风风雨雨几十年,工作在一起,建立起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只有他深深知道柳西周对于正在火热建设、发展中的茶棚村来说该有多么重要。老支书痛惜、难过地说,都怪我越来越年迈,不中用啦!把茶棚村的主要工作都推给了你,让你挑的担子太重了。你一直没日没夜,不知疲倦地操劳,生病了都强撑着坚守,抽不出时间,也没有抓紧去看病,硬是把你给累倒下啦。西周,没有你,接下来我咋办啊?

自从柳西周这次重病返回来,刘凤英便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病床前。村里众多村民纷纷走到家门前来看望他,尤其那些上了岁数的村民,不顾年迈体弱,一趟又一趟。在从处在昏迷中的丈夫对村民发出的深情呼喊来看,妻子刘凤英更深切地理解了她的丈夫与村民之间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感,更深切地理解了丈夫的价值和他生命的意义。她的丈夫为了村民,无怨无悔献出了他的全部力量,包括他宝贵的生命!她的丈夫是一个值得她珍爱和敬重的平凡又伟大的男人。她两只手一直紧紧地抓着丈夫的两只手,泪水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次又一次地从她脸上朝下流淌。她的两眼哭得又红又肿,她十分后悔地反复呢喃着一句话,我明知道你担子挑得那么重,真不应该离开你去阜阳打工,都是我害了你,要了你的命啊……

这天,顽强的意志力让柳西周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这时的病魔已经变得非常猖獗,时刻无情地折磨着柳西周,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让他发出痛苦的呻吟。处在奄奄一息中的他,舌头已经僵硬地打不过卷,说不出半句话来,只是紧紧抓着儿子柳兆文的手不松开。他的嘴吃力地张开来。柳兆文看着,便连声喊叫着问,爸啊,你是口渴了,要喝水吗?

泪眼汪汪的女儿柳惠媛赶忙端着半碗温热的白开水走过来,用个汤勺舀着,一勺一勺地递向柳西周的唇边,细心地灌喂,口中一声接一声悲切地喊着,爸啊。

柳西周一边喝,一边深情地看着女儿柳惠媛。他喝过几口之后,便轻轻地摇了下头。

柳惠媛明白爸爸是不喝了,她只好把碗端离。

柳西周专注地只看着儿子柳兆文,嘴又张开来。这回,他明显不是要喝水,而是要跟柳兆文说话。可他已经难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只好用手紧紧抓着儿子的两只手,两眼一直盯着儿子。

柳兆文终于从父亲的目光中明白了他说不出来的话。他是在跟儿子说,我们家几代人都是村干部,你一定要牢记我的要求,将来大学毕业了就回到我们茶棚村接我的班,继续当我们茶棚村的村干部。你可是答应过我的,你可一定要按着爸爸的心愿做啊。

正在这个时候,老支书张兴成又一次赶了过来,他站在了柳西周的病床边。

柳西周把目光移过来看了下老支书,又移向了柳兆文,然后又看向老支书,最后移到柳兆文脸上,不动了。

柳兆文重重地向爸爸点着头,他告诉爸爸说,你儿子是个有志向、有追求的人。当村干部为村民,我们茶棚村今后的发展需要我,我一定按你的心愿去做,接好我们家村干部这个接力棒!

柳西周看着儿子柳兆文向他重重地点了头,许下了承诺。他知道自己没完成的任务将来有他的儿子接着完成,他没办法照顾的村民将来也有他的儿子接替他来照顾,这下,他可以完全放心了,没有牵挂了。他紧紧抓着儿子的两只手,慢慢、慢慢地松开了……紧接着,他眼睛也完全闭上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的他,面容上没留任何遗憾,带着微微的笑意。

柳兆文顿时悲痛欲绝,整个身子扑向父亲,大喊了一声,爸啊……

柳西周去世之后,他的身上没有一分钱积蓄。

他只活了五十一年。他十八岁当上村干部,同年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生都在奔忙,从不停歇,直至献出他整个生命。

那么,当了三十三年村干部的柳西周,又给自己的家里人留下了什么呢?

三间二十年前建起的旧平房,因雨天漏水,墙面已经变得有些斑驳。正好与他家平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围村民拔地而起的高大、气派的一幢幢楼房。对比之下,他家的平房显得是那样低矮、破旧。

室内有三张普通的木床,还有他过去跟妻子刘凤英结婚时,刘凤英陪嫁过来的老式大衣柜、老式木箱、方桌三样家具。他结婚后的这几十年,到如今一直仍在使用着,唯一由他亲手购买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同样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孤零零地摆在那里。

这些就是柳西周留下的全部家当。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也是党员之家的活动地,在他家正中间的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挂着:党小组之家,入党誓词,代桥镇党小组学习制度三块光闪闪的牌子。

这也算是柳西周生前给家里留下的特有的珍贵的遗产吧。

柳西周生前把他那些微薄的工资奖金,全都补贴给了村里那些有困难的村民。

柳西周,这位生在茶棚、长在茶棚,一辈子扎根底层的党的好干部,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都无私地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和建立了深厚感情的父老乡亲。他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光明磊落,一生清贫如洗。

有人这样说过,我们农村的干部要是都能做到像柳西周这样,我们农村未来的发展就会大有希望。

此时此刻,淮土平原的这片蓝天上有一只头雁,它正领着一群大雁尽力地往前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当它们飞到茶棚村的上空时,茶棚村的田野上出现了一条金色的大道,一大群村民正沿着这条大道,迈着坚定有力的脚步,向着远方,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