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二十一

柳怀冰刚出发上路时还信心满满,他向上司请假时还特意表示这次回去就是去接柳西周的。在此之前,柳怀冰不止一次地跟自己的上司说过柳西周的能力非常强,柳西周当村干部,特别能挑重担,能独当一面,工作起来,就像那上套的老黄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柳西周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强,富有开拓精神,要是能让这样的人进来,肯定会为公司带来新变化。

柳怀冰在公司三番五次地夸赞柳西周,他的话早已把上司的心撩动了。公司都渴望拥有这样有能力、又大胆、肯实干的人。上司多次要柳怀冰给他物色这样得力的人,柳怀冰受命一次次地赶回去,劝柳西周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施展他的才干,可每一次都遭到了柳西周的拒绝。柳怀冰满怀热望而来,每次都失望而归。最后,他竟成了在上司跟前说空话的人,没法交差了。

这一回,柳怀冰再次提到了柳西周。他特别对上司说,这回是柳西周老婆找的我,说是不让柳西周当这个村干部啦,是她让我把柳西周带出去打工的。柳怀冰兴致勃勃地对上司说,这一回,把柳西周挖过来的希望最大。如果机会运用得当,我很有把握能马到成功。

上司连连点头,并直接对柳怀冰承诺说,这个我从未谋面的柳西周,光听你说他的名字就很熟悉了。我不知道这个人咋对当村干部如此情有独钟,他在我心中已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要你有办法把他给我请过来,我有重要的工作岗位留给他。

柳怀冰信心十足,跟着表示说,我这回一定能把柳西周给你请过来。话也跟立军令状差不多。他刚出城时人还挺乐观,认为只要柳西周老婆反对柳西周,让柳西周产生向外走的念头就好办。即使柳西周还在犹豫,立场不那么坚定,影响也不大。等他赶回去,两人见了面,他用心做做柳西周的思想工作,柳西周是个头脑灵活的人,肯定很快就能转变过来。

可当柳怀冰开车走到城外时,凉风一吹,他冷静下来一想,觉得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柳西周这个人他太了解了,认死理那是非同一般。他劝柳西周跟自己一起进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柳西周的立场都是那么坚定,把他给拒绝了。柳西周要是真打算出来,早就出来了,还会等到今天?退一步说,要是柳西周拿定主意想出来的话,还用柳西周妻子打电话吗?柳西周自己还不得急不可待地打电话跟他说吗?柳西周妻子在电话中也明确表示,是她不想让柳西周当这个村干部,而不是柳西周自己不愿意当,这内里情形就明显不一样了。柳西周是妻子不让他当村干部他就不当的人?她求助柳怀冰赶回去解劝柳西周,这就充分说明柳西周并没有辞职出门的打算。对于一个当了多年村干部的人来说,柳西周的意志已相当坚定,让他赶回去劝说,可不是那样好劝的,难度依然是相当大,很有可能劝解半天也没有任何效果,白费口舌。柳怀冰觉得自己根本没这个本事把柳西周劝出来。

这样想着,柳怀冰的心不由咯噔往下一沉。他有一种预感,这一回他满怀热情地去接柳西周也会像过去一样,注定要落空的。

难道不是这样吗?先把他与柳西周放到一起对比,他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小学老师,充其量也就是几十个学生的“孩子王”。柳西周是村干部,而且他们茶棚是个大村,有五千多口人。村民又都是成年人,要想把整村的人都管好,让他们都能够服从村干部的领导,特别是还能让全村人都拥护,建立相当高的威信和好口碑,那就不只是要有两把刷子,至少要有数把刷子的本事和能耐。

柳西周虽然比他年轻,可柳西周长期坚守在农村摸爬滚打,村干部也当了快三十年了。而且时至今日,柳西周仍然还在村里工作着。柳西周积累的工作经验相当丰富,哪方面不比他懂得多?他哪里能做得了柳西周的思想解劝工作呢?

最为重要的是,柳西周是从十八岁就入党的老共产党员了,这种人是不同一般的,都是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才磨炼出来的。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信仰都是相当坚定的,他们都是有钢铁意志的人,都是有向往、有目标的人。

这种人,他怎么能劝得了?

柳怀冰越这般想,越变得信心不足,他泄了气,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开的这辆私家车。估计柳西周越是看到这个,越是对他疏远吧!私家车在别人眼里豪气,会产生一种向往和诱惑,可在柳西周眼里,只把自己当成小庙的和尚,享受不起大香火。柳西周坐进这车里立刻就会感到别扭,浑身不自在。柳西周是常年吃惯了面条和馍的人,你把山珍海味摆在他面前,他根本就不会买你的账,更不要说品尝了。柳怀冰特意开着私家车来接柳西周,可柳西周肯定不会坐他的车。柳西周要是那么洋派,懂享受,那就不是柳西周啦!看来,柳怀冰开车只能是个障碍,反而会弄巧成拙了。

柳怀冰经过考虑、掂量,又把开到半路的车开回去了。

柳怀冰不想就此放弃,他想要进行尝试,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也的确如此,好多人也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中走向成功的。

既然刘凤英主动求助他,他一个人不行,加上刘凤英就是两个人的力量,抓住这个机会尝试一下,况且他已经向上司表态了,自己一个人回去也不好交差啊。做人要言而有信,他要鼓足勇气,越是艰难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