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十八

可面对生活的艰辛,面对严酷的现实,要说夫妻之间时时处处都能做到互相理解、忍让,那也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柳西周家里都是刘凤英独自一人挑重担,这对他家女儿柳惠媛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说,柳惠媛也是一个聪颖的女孩,如果她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学习,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可这个心地善良的姑娘,经常看刘凤英风里雨里辛辛苦苦地劳作,她还是心疼妈妈。母亲常年都是消瘦的,本来一个皮肤白皙的女人,每天都在毒日下暴晒,脸面也变成黑红黑红的。她看着妈妈如此操劳,很不忍心,特别是看见教室外边忽然变得乌云密布,跟着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时,她很快就想到了还在地里劳作的妈妈。她想,她妈肯定会被雨淋个透湿的,她的眼前浮现的都是妈妈淋湿全身向下滴水的模样。这样想着,人就走了神,老师在讲台上讲的什么,她一句也听不到。

柳惠媛为帮着干活,替她妈减轻许多负担,就渐渐做不到全力以赴去学习了。她打小成绩就没有多好,到了初中,尽管她想要努力,可基础差,她想要把成绩提高上去,是十分困难的。她打初一上到初三都是中等偏上的成绩,这个成绩离考上高中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上到初三时,她几乎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退步了很多。所以她后来没有考上高中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了。

没有考上高中,柳惠媛也想尽快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守在母亲身边。家里有了她这个劳动力,她妈才不会那般劳累。

想不到刘凤英却不领这个情,不让她留在身边。刘凤英眼含泪水,说,妈心里想的不是让你当农民,而是让你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去,再不像妈妈这样整天累死累活种地。刘凤英说着说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接着说道,谁稀罕你干活?我啥样活干不动?多个你在旁边还添乱,反而累赘。你不要留在家里,考不上就接着考,你不要违背妈妈的心愿,听你爸的,还是重新回到学校上学去吧。

柳惠媛被刘凤英的话伤透了心,嘭的一声关上了门,一头扑到床上。

直到晚上柳西周从外边回来走到床边开导她,她还是一句也不听,双手捂耳连连跺脚,柳惠媛心中只坚定了一个想法,爸妈让她再去上学,她宁死也要在家中当农民。要是爸妈不答应,她就干脆不吃饭,绝食躺在床上。

牛要是不肯喝水,强摁头也不顶用。女儿打内心里不愿意上学了,就是硬逼她,再浪费一年时间她也未必能考上高中,父母只能作出了让步。

柳西周长叹了一口气说,都怪我把她给毁了!

女儿柳惠媛不上学了,父母只好把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父母想法相同,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儿子考上大学,能有出息。

好在柳兆文非常热爱学习,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学习上。他本就是聪明的孩子,再加上用功苦读,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排在前几名。志向远大的他,希望将来能考上大学。

柳西周想让儿子上大学,自然就应该在经济上成为儿子的坚强后盾,就算家中没有钱,也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钱款支持儿子读书。

在儿子正式去参加高考前,柳西周就已经筹措好了一万元,提前做了准备。

没想到在这当口,村里直接包保的三十二户贫困户中,有一家的房子垮塌,不能住人了,必须抓紧时间重建新房。柳西周当机立断,拿出给儿子柳兆文准备的上大学的一万元学费给那家贫困户建了新房。

当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柳兆文手上时,他喜出望外——他被宁夏理工学院正式录取了。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孩子能考上大学是极不容易的,刘凤英高兴得又蹦又跳,喜悦的泪水淌了满脸。

就连姐姐柳惠媛也为弟弟能够考上大学而感到高兴。

只有柳西周表现得有些异常,他把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接到手中看着,口中只说,好,好。可他脸上的表情却显得僵硬,不自然。他低垂着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刘凤英和柳兆文如坠入云雾之中,

柳西周连着几天沉闷不语,儿子上学的日期逼近,他觉得自己不能再隐瞒了。毕竟纸里包不住火,这天,柳西周跟刘凤英刚躺下,他就把实情告诉了刘凤英。刘凤英立刻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用手使劲在柳西周身上捶打着,说,世上难找你这样的人,能做出这样没头脑的傻事,你怎么能把给儿子上学的急用钱借给人家建房子呢?啥事也没有咱家儿子的前途重要啊!

柳西周据理力争,说,兆文上大学这事是重要,可房子已经垮塌成危房了,身为一名党的干部,这两件事要放在心里掂量,我儿子的前途就要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步。我总不能只为儿子上学,让危房砸死人的事情发生吧!

刘凤英在气头上,也不管那么多,仍然不依不饶地对柳西周说,你这个人,啥事总是你有道理。我现在告诉你,过去你所做的其他事情我都可以不管,我也都忍了。可咱儿子上大学这件事情,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也要把他的学费凑齐了,不然我可饶不过你!

第二天,柳惠媛也知道了她爸把弟弟学费转借给村民建房这件事情,也气坏了。

柳兆文知道后,心里很难过,他苦着脸去问他爸,马上就要开学了,我的学费可咋办呢?

柳西周忙把牙刷从口中拔出来说,儿子你放心,我有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柳西周走进走出只忙活他村里的事情,儿子的事他口里答应得好听,却不见他有任何动静。

刘凤英还是沉不住气了,这天早上吃饭时她便问丈夫说,儿子的学费有眉目了?

柳西周口里吃着馍,用筷子夹了几根腌咸菜,又喝了一口稀饭说,我这几天忙,还没抽出时间。

柳兆文见他爸这样说,他更加着急了,便对他爸说,银行不是能给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吗?

柳西周立刻提高了声音说,儿子,你放心,我有对策。

两天之后,柳西周忽然跟妻子刘凤英说,凤英,我跟你说一下兆文的事情。

刘凤英见丈夫今天主动提到儿子,她以为丈夫是给儿子把上学的费用凑齐了。她有些高兴地说,你说吧,我听着。

柳西周清了下嗓子,便开了口,你知道的,我分管武装工作已多年了。

刘凤英本想听丈夫说儿子学费的事,没承想丈夫竟提什么参军的事,她立刻扫兴地说,那都是你工作上的事,这话题我不想听。你别说了,该睡觉就睡觉吧!

柳西周不让妻子睡,他说,我今天特意跟你说这事,就说明是重要的事,你不但要听,还要用心听。

刘凤英只好说,你说有用就接着说吧。

柳西周便又开了口,我们国家能这么安宁,我们的日子能过得太平,不都是我们千千万万的解放军全力保卫的结果吗?这就充分说明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过去咱农村孩子不都把参军入伍当成最优先的选择吗?每年到了征兵的时候,好多青年都争着去当兵。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刘凤英忽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她侧过身子问,你是不是想把咱家儿子也送去参军?

柳西周先不正面回答,只管接着说他的,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人都把打工当成了首选。现在外出打工,就业岗位多,又能挣到钱,愿意入伍的人减少了很多,我的征兵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刘凤英见柳西周一直抓住这个话题不停地跟她说,她越发确定丈夫有让儿子去参军的打算。她干脆坐起身问,你别绕那么大的圈子啦,我听明白了,你是想让兆文去当兵!

柳西周提高了语调说,怎么,人家儿子可以去当兵,难道我这个民兵营长的儿子就不可以去参军入伍吗?

这下刘凤英不只是恼,简直快气疯了。她身子微微发抖地说,你村干部当了几十年,这就是你的本事?孩子明明考上了大学,你却拿不出钱来给他交学费。现在你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去给孩子筹学费,竟然挖空心思想让他去当兵。你这都想得是啥事,说出去你丢不丢人?

柳西周却坚定自己的想法,丝毫不动摇。他说,真正认识不正确的是你,通往北京的道路有很多,你不能只认考学那一条!身为党员干部,首先要为人民着想,身为孩子的父亲,我这也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能考上大学的儿子,我送他去参军,那就是给国家输送合格人才。他去参军,先到革命军队的大熔炉里去锻炼,革命、思想和纪律都会获得提高,这对他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大有益处。再者说,只要他有志考学,在部队也能考大学,他可以在部队再向上考学。

不管柳西周怎么讲他的道理,刘凤英就是听不进去,更难想得通。儿子明明考上了大学,他却不筹钱送儿子去,而是让他参军入伍。在她想来,柳西周这个父亲当得不称职,也不尽责,他竟然要亲手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母子三人都不同意柳西周的决定。

柳西周气恼地说,我作为民兵营长,他是我的儿子,就应该支持我的征兵工作。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兆文参军的事情就这样定了。柳兆文,你已经成年了,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