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十九

儿子柳兆文原本考取了宁夏理工学院,柳西周却因为拿不出学费供儿子上大学,就让儿子去参军入伍。这件事让刘凤英对他产生了怨气,她认定,他全身心扑在他的事业上,不挣钱,总是两手空空,才给家庭造成这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前程。

柳西周拿他的工资帮助村里的困难户,这还不算,当柳西周手里没了钱,就把她卖猪的钱、卖羊的钱统统都拿去,给那些遇到困难的村民急用。她也没说啥,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为了乡里乡亲,她也心甘情愿。她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不管想没想通,她都妥协了。

只这一回,让儿子去当兵这个做法,让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但这并不能改变柳西周的想法。

自从儿子柳兆文当兵走了之后,刘凤英跟柳西周的关系更为恶劣。她甚至连着几天不做饭,也不给柳西周好脸色,还逼着丈夫答应她把这个村干部辞了,出门打工挣钱去。她说,你两只胳膊两只手,脑子也不比谁笨,还当过村干部,人家打工能挣到钱,你也能。

可柳西周不答应,像往常一样到村里去上班,刘凤英便发疯般地冲出来,拦在他前边,告诫他说,你要敢硬去上这个班,我就直接去村里跟你闹!

柳西周和刘凤英争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村里,

老支书张兴成急急忙忙赶来,他觉得刘凤英向来是个明白人,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刘凤英这回完全不一样。她见张兴成前来,索性把柳西周锁在了屋里,连人也不让他见,一点情面也不给老支书留。她面色如霜地对张兴成说,谁来也不行!这一回,他一定要走出去打工,再也不当这个村干部了。

为了逼迫柳西周,刘凤英寸步不让地跟他吵闹。

柳西周见这样僵持也不是办法,他下定了决心,做出了退让。他抬起头来看着刘凤英,说,你说咋样就咋样吧,我身强力壮的,打工也难不住我!就算去打工,我也照样干得好。

刘凤英总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才放过了他。

村里人也迅速得到了消息——柳西周不当村干部了,要出门打工去啦。

村民纷纷拥上了柳西周的家,很快挤满了一屋人,屋里挤不下,院子里站的也都是人。就连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拄着拐棍磕磕绊绊地上门来,用一双颤巍巍的手拉着刘凤英,老泪纵横地说,你家西周当这个村干部,你是没少吃苦受累,这大家谁都知道,今后你家再有活,我们帮你干好不好?你咋也不能让柳西周往外走啊!他要是走了,你让我们这些老年人还活不活?我们都需要他的照顾啊!

刘凤英把头低着,一句话也不说。刘老汉也知道了自家女儿逼女婿去打工这件事,他气咻咻地赶来,刚进门就说,你要柳西周去打工干啥?你瞧瞧有多少村民挽留他,你不能这般铁石心肠,听我说,柳西周哪儿也不能去,就留在家里给村民当他们的干部!

刘凤英的亲生父亲都护着柳西周,还责怪她,这让她愈加伤心。她声泪俱下地说,当初你看重他这个当村干部的,硬给我当家做主,让我嫁给他,我才现如今走到这一步!我跟他过不下去了,也没日子过了。他不打这个工,我就跟他离婚。她脸色惨白,泣不成声,慢慢跌坐在地上。

事情到了这境地,村民再不舍得让柳西周走,再想让柳西周留下,也没法多说一句话了。刘凤英毕竟跟柳西周是两口子,柳西周打不打工那是人家的私事,局外人管不着,插言多了也是不行的。亲生父亲她都不留情面,就不用说其他人了,村民只好慢慢散了。

刘凤英的父亲也窝了一肚子火,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悻悻地离开了柳西周家。

现在,柳西周家只剩下自家三口人了。柳惠媛自然是站在刘凤英这边的。

如此一来,柳西周在家里孤立无援。没办法,他只好开始收拾自己的衣物和洗漱用具,装在一个大手提包里,做好出远门的准备。此时此刻,家里所有人都是沉默的,空气好像也不流动了,柳西周的心情很沉重。他把该装的东西都装好了,可又好像还有什么东西落下了,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他在屋里磨蹭了一会,最后还是一屁股坐在了床边。

刘凤英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可她并没有再站起来把他往外推。她知道柳西周是被她逼的,但柳西周下不了这个决心离开。要是这时候硬把他往外赶,就显得有些绝情了,那她跟他就真没有夫妻的情分了。她想让他走出去,但要他自己拧过这个弯儿来,自愿去打工,没有任何不情愿地离开他的茶棚村,

这中间须有一个开导他的人,刘凤英心想。她忽然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村里的柳怀冰,也许他是打开丈夫心锁的那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