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针对性地讲故事

有针对性地讲故事

我对全班学员说,我之所以这样带着负疚感承认事实,是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抵制结清宿怨这种欲望。达拉心里害怕,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感受。我让学员回想一下当自己感到失落、受到忽视,或者不受重视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做的。以“态度不端正”为理由,将一个人从大型企事业单位中除名,这很少能成为一个可行之策。唯一可行的选择是正视问题。忽略问题或试图摆脱问题,结果只能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恐惧具有传染性,能在人群中蔓延开来。根本没有必要回避达拉的感受。我对学员说,他们对公司、达拉、他们的团队以及他们自身的福祉负有责任,应该多花一些时间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扭转局面。问题本身不会自动消失,你要么摆平它,要么被它压垮。

我的意图是鼓励同情理解,但是回首往事时,我认为当时我也回答了学员们未说出口的一个问题:你怎样解决达拉那样的问题?你首先同情理解她,然后再直接处理问题。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当时在复印店领导我的那位经理实在受够了,直接找我对质,但是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处理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具有模棱两可的性质。你不知道最后是什么结果,但是直接面对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控制结果的唯一途径。放任自流的态度,对问题员工与其他人均无益处。

讲述我自己的往事很可怕,我担心学员会不再尊重我。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第二天,学员纷纷承认在成为一位优秀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不安全感。有一位研讨达拉案例的学员(对达拉的古怪表现,其言辞极为直率)承认,她觉得不断考验这些员工让她显得软弱无能,这对她的工作与生活都构成了威胁。她还承认,她对达拉感到愤怒,原因是真的担心自己是一位无能的领导者。

以讲故事促进交流

那一天,我认为自己根本讲不出什么东西来,因为我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但是我知道,潜藏在学员失意情绪背后的是担忧、愤怒与不安全感,而这些感受也是我本人要讲的许多故事的基础。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你可以透过故事内容认清问题的本质,而问题却又常常受到情感的影响。因此,培训师自然会倾向于把讲故事视为将实际生活经验(还有真实的人)同具体内容联系在一起的一种途径。我现在仍然将那门课程视为我从事教学设计的开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了解到培训师的真正作用,了解到如何把讲故事用作有效的工作方法。

说到以讲故事促进交流,必然要说到培训艺术本身。当学习与发展方面的努力都集中在绩效支持与在线学习上时,培训师的旨意很容易被忽视。我们经常会接到各种课程教学(或者自己设计课程)的任务,按指导意见领会教学内容,让学员领会掌握。我们负责讲授的课程最好能够支持学习经历,帮助学员将知识转化为绩效,帮助大型企事业单位实现自己的各种目标。培训师应该指导学员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指导”一词准确地体现出培训师的作用。我们要把学员带到具体的目的地,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他们确定并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也许不同于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学员最终能学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在哪里起步,以及他们接受学习新行为的动力。培训师知道自己能对结果产生多大影响。贾尼思·费舍尔·陈(Janis Fisher Chan)在《培训基础:普发基本培训指南》(Training Fundamentals : Pfeiffer Essential Guides to Training Basics)中写道:“有时培训人员没有认识到他们并不对学院的学习负责。学员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作为培训师,则要负责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学习的环境。”

了解培训师的影响并学会有效利用这种影响,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这需要时间,需要亲自实践,潜心钻研。从事培训工作的专业人员很早就知道,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演讲技巧的有机结合。尽管这些知识与技能很重要,但是培训工作也需要同情理解与暴露弱点,需要能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将其同课程内容以及此前学员的评论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鼓励学员将你看作普通人同你打交道的必要条件。假如我事先没有同学员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那么我所讲的自己当年同经理闹别扭的故事就不可能收到那么好的教学效果;假如我不知道与学员的融洽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我在学员面前给自己揭短时就不会那么从容淡定了。

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帮助学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一门课程只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但并不明显的概念与学习任务构成的。学员必须在所学内容与个人经验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课程设计的各项活动,培训师也许还可以在学员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他们在受训过程中相互学习。

在帮助学员联系实际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变现同情理解与自揭短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讲故事!这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如今仍然极为有效。

讲故事的本领是一套可通过练习加以掌握的技巧。但是普通讲故事的人,无论技巧如何娴熟,同故事高手相比仍有差距。任何人都可以讲故事,但是要想成为故事高手,仅仅掌握技巧还不够,只靠画龙点睛般的妙语也不行。如果忽略深入挖掘内涵,未能透过故事表面进一步揭示所讲的事件如何改变了你自己,那么讲述一个在你工作中面临挑战且似曾相识的故事效果便会打折扣。我在上述故事中讲述了我如何对待经理的态度,询问了我的学员是否也回想起类似的经历,但故事要说明的是我认识到了自己那样做的原因,也认识到那样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普通讲述者与故事高手

培训授课不仅仅涉及联系实际,融会贯通,更是为了引起变化。你也许没有考虑过一件事为何会发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但是一个普通讲述者与故事高手的区别在于,是否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进行反思,然后从中挖掘教益意义,使别人在某方面发生变化。

只要培训师明白教学的乐趣来自于面对的各种挑战,比如直接面对学员的无动于衷与抵制情绪而产生的烦恼;即使双脚疼痛也要站着思考;每天连着8小时大声讲课等。这样你就会知道仅仅讲故事是不够的,还必须挑选和塑造具有启发意义、可以促进变化的故事。为了得到这样的故事,你必须愿意找到它们,也要让它们找到你。你必须从自身经历中挖掘教益意义,随时在陌生人面前毫无掩饰地揭示一些事情。在那天,我并不想讲述我在复印店的工作往事,但是我早就领悟出那件事对我个人意味着什么,也认识到它会对我与其他管理者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我看出了吸取教训同现在的处境有何关系。为有效促进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你必须首先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你应该成为一名故事高手。

成为故事高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以这样的方式体验世界,影响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以自己的特有境遇视角再现出来。故事高手已经存在于你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今后还要继续存在下去,不断发展变化。你可以促进这一过程,学会选择、组织、塑造各种故事,亲自讲故事——这些故事应该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对事物间各种联系的认识,使听者发生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