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的含义
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关于真诚的话题,即对自己、对学员都要真诚。这需要利用你经常被遮蔽的内心生活来为人们看到的外部生活提供动力。如果你是少数幸运儿中的一员,即你的内外生活一致,那么生活就更容易了:你有奇怪的想法,你做奇怪的事件;你想有趣的事件,你说有趣的话。因为这就是你的为人特点。怪诞和有趣看上去可以很有意思,但并非每个人的“真实特点”都是怪诞有趣的。如果我恪守真实的自我本性,我会待在家里,一边看电影,一边喝茶。我更愿意让我的头脑冒出各种想法与具体实施策略,或者思考当时我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促进研讨会或者与策划人举行会议,我需要想方设法把我通常做的事件在头脑中多想几遍,而后大声将其念叨出来。人们在我培训授课时看到的是以真诚为基础的实际表现,但仍然只是表现而已。
虽然我注重内心生活的倾向有各种缺点,但是也有一个我很珍惜的优点:我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记忆,能够“看见”并描述没有实实在在呈现于我面前的事物。如果我在讲一件过去发生过的事件,我就会回到过去。我可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件,就像我记得看到它实际发生一样,因为此时好像我已不再和你一起待在室内了。
你在讲故事时看到了什么?你去了哪里?如果你在故事中讲的是以前的老板事无巨细地管着你,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你是否感觉到他们总在头顶上盯着你?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像以前那样向后退缩了一点?当你讲述有一次你成功完成了一个项目,你的团队赞扬你时,你是否能微笑着重温多年前发生这件事时的那种自豪感?或者你只记得那些没有表达出细微情感或感受细节的话语?
道格·史蒂文森的观点是建立在长期得到支持的信念基础上的,即展示比仅仅讲述更好。史蒂文森在《用戏剧手法讲故事:商战取胜之道》中写道:“我认为在现场表演中效果最佳的故事讲述形式是展示(表演)和讲述(内容)相结合。你不应该只是把故事当作过去的事件来叙述,还要重演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使其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要表演,不要讲述”这样的反馈意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伴随着我。我在开始做教学设计工作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这项指令鼓励我们使用实例和真实的练习来教授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员应该做什么。当然,讲故事本身往往就是答案。教学设计师会创造出让学习者处于风暴中心的场景,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闯出一条出路来。
在我的硕士写作课程中,指导老师会经常训斥我们写的东西太“轻率”。如果你有机会描述一个事件,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那就这样做好了。比如要表达一位女士对她丈夫很生气,一个方法是直接说“我很生你的气”,或者说,这位女士在丈夫跟着她在家里走来走去的时候不理他,晚宴上不让他碰她,或者他在房间里的时候她看起来很好,结果一进浴室却哭了起来。除了说那个男人疯了以外,她还可以在你的故事中做任何事。
在培训授课行业中,“要表演,不要讲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再说一次,尽管讲故事可以扭转局面,但是当你展示你的故事时,少讲述、多展示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你在一组学员面前站起身来开始培训授课之前,必须塑造、选择你的故事。但是如果你不能够栩栩如生地讲述故事,那么故事仍然只是一个记忆。你必须把学员也带到故事中去。只有自己能回到故事里,你才能做到这一点。讲述是一种证明,展示是一段旅程。
就像本书中讨论过的大多数策略一样,我强调展示而不是讲述,因为我们想触动听众的情绪。我不需要一个花哨的比喻,因为你知道,在别人告诉你之前,你可以根据他们的行为举止感受到他们对你的看法。故事的作用也是一样。我可以只用语言告诉你:我冷得要命,跑了起来,抬头望着黑暗天空中的风暴云;或者,正如我告诉你的那样,我可以颤抖,在模仿跑步的姿势时摆动双臂,抬头看看天空。我敢打赌,你会带着同样的恐惧感和我一起仰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