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相关性的故事

6.
具有相关性的故事

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学员具有自我引导的特点。当他们需要知识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动机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正是内在动机,把一批又一批“有抱负的注册学员”带到了我的课堂上。他们前来求学,也许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今后需要掌握一套特别的技能。这种情况在我讲述的公共注册课程中屡见不鲜。尽管学员当中水平高超者不乏其人,但是根本没用过办公软件的学员大有人在,他们报名学习高级软件课程,只因为这符合他们的时间安排。同时教授水平不一的学员即是本职工作,又在预料之中,但是却给讲述相关故事的环节带来了困难。

有一次,我在讲授一门叫作“管理者战略决策”的课程。这是一门内部开设的高级课程,虽然公司员工均可报名学习,但我并没有期望在当天看到任何有抱负的注册学员。正当我们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时,有位名叫杰西(Jesse)的学员说这是他上课的第三天。

“欢迎,杰西。你从以前的雇主那里学到了什么管理经验?”

“没有,”他说,“这是我工作的第三天。我六月份刚毕业。”

“你现在是经理吗?你的经理鼓励你来上课,是吗?”

“两个都不是。我只是觉得会很有趣。”

后来我知道,班上还有几个学员从来没有干过管理工作。结果是平分秋色。我开始怀疑,这是否仍然可以算是一个管理培训班,因为授课内容就是那个水平。我不能忽视管理经验分水岭任何一方学员的需要。我知道我必须按原样讲授培训内容,但是难就难在要让培训内容同层次如此参差不齐的学员接轨,尤其是学员层次并不符合原有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我讲授课程,学员回答问题解释在某些管理情况下应该做什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微妙的分歧。有过管理经验的学员会对问题给出经典的“管理”答案,而没有管理经验的学员则从员工的角度质疑这个答案。例如,一部分课程内容集中在选择晋升的员工问题上。我们举了两位员工的事例:一位是公司的新员工,见解新颖,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另一位是已经承担了一些管理职责的长期员工。有过管理经验的学员强调,晋升决定应基于对公司与部门最有利的因素;而一些没有管理经验的学员则认为,员工的忠诚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们讨论出最佳答案之前,有关战略大局与员工忠诚度的辩论成了课堂讨论的主要内容。

我赞成提醒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员工的观点,但这更像是一种分心行为,并无益处。我需要改变谈话内容,让没有管理经验的学员意识到什么情况有危险。此时我需要一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不可能像我们整天讨论的那样仅同管理人员有关。我需要的故事必须将学员关注的重点放在由员工思维到管理思维的转变过程上。同时,它也不能疏远任何一个学员群体;它的相关范围虽然狭窄,但是应具有广泛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