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与以讲故事促进交流

肢体语言与以讲故事促进交流

我们已经探索了在以讲故事促进交流的过程中放弃控制、现身说法,以及展示真实的自我特性等问题。但是,当涉及最强大的视觉工具时(它可以添加或减少你所讲的内容),你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那个工具就是你的身体。

乔·纳瓦罗(Joe Navarro)在《解读肢体语言:前联邦调查局特工快速识人秘典》(BODY Is Saying : An Ex-FBI Agent’s Guide to Speed-Reaching People)中写道:

非语言交流也可以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意图。因此,非语言行为有时被称为“照心镜”(为我们透露出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由于人们并不总是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非语言交流,所以肢体语言往往比口头陈述更加可信,因为后者为达到说话者的目的均经过有意识的加工润色。

演讲者遵循的许多相同的指导原则也适用于讲故事与培训授课。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要努力表述清晰,吸引听众,讲得生动。但是,有一些差异会影响到你运用肢体语言方式背后的意图:

• 一定要使你的肢体语言支持信息内容。

大多数大型团体的演讲,往往把重点放在单向交流上。但是,培训师应鼓励学员参与讨论。站在讲台后面问一句:“有问题吗?”这样并不会让学员对参与讨论产生兴趣。

• 了解身体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培训授课也是一种更加灵活自然的讲授方法,与准备好的讲述内容相比,它需要更高的灵活性。因为培训授课和讲故事往往比常见的授课方式更加生动,所以你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肢体语言如何支持你讲述的故事。培训人员需要有更强大的身心灵活性。

我会重点关注讲述意图,而不是关注单独的身体部位或特定手势。换句话说,我们将首先考虑你要传递的印象、情绪或观点,然后再考虑如何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或加强它。

讲故事有两个核心目的:建立亲密感与管理情绪。

建立亲密感

我们许多人都目睹过有魅力的歌手或充满活力的演讲者参加的公共活动,同时心想“她好像直接和我说话一样”,或者“我觉得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也许是他们艺术背后的普世信息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毕竟,作为个体我们所忍受的许多事件与其他人经历的事件都很相似,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戴尔卡内基培训公司(Dale Carnegie Training)的用书《卡内基的演讲艺术》(Stand and Deliver)中指出:“现代观众,无论是会议室里的15人,是舞台上的1000人,还是看电视的数百万人观众,都希望演讲者能够亲自直接同他们交谈。”听众希望有私人交往一样的亲密感,不管他们旁边有多少人。但是他们仍然希望你这位演讲者能够以适当的姿态在听众面前,雄辩有力、充满信心地发表演讲。

讲故事可以是一种在公共空间中展现的颇具个人特点的行为。当故事讲述者和听者之间有相互信任的感觉时,通常听着更容易参与其中。有一种形式的信任就是亲密感。遗憾的是,如何与一群人建立亲密关系是无法回答的古老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界线。最可靠的策略是了解大多数人有什么共同点,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哪些方面可与你产生更大的共鸣。人们觉得能学到多少东西,取决于你能让他们学到多少东西。你所能做的就是考虑什么对你来说是真实的,并利用这一认识支持一个重视和培养亲密关系的环境。有两种途径可以支持亲密关系:目光接触和接近对方。

目光接触

我对目光接触很感兴趣,因为我要花很多时间确使自己能够做到,确定别人是否也能够做到,并力争将其用作一种有效辨别的工具。我在培训授课时,学员的眼睛会告诉我课程进展如何。我是讲得太快还是太慢?我使他们迷惑不解,还是对他们有所帮助?我在授课内容的某些方面用时过多吗?在人际交往中,我也同样好奇。这个人是否喜欢和我在一起?这个故事讲得太久了吗?如果我在讲故事时听众的眼睛转个不停,我会觉得其中必有含义,不管事实上有没有。

在公共演讲课程中教导人们,必须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因为它表明你在关注他人,心无旁骛。因此,我一直认为,在学习如何培训授课时,目光接触应该是一个重点。如果你采用的是讲故事的方法,更应该这样,因为你要建立横向联系。然而,并不是说目光接触越多越好。

有一种看法认为,说谎的人“眼神狡诈”,或者往往避免目光接触。如果你相信这一点,也更有可能相信那些保持稳定目光接触的人说的是实话。但是纳瓦罗警告说:“记住,食肉动物和习惯说谎的人实际上比大多数人更能保持目光接触,并且紧紧地盯着你看。”

人们避免长时间的直接目光接触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肖塔·乌诺(Shota Uono)和杰瑞·K.希耶塔宁(Jari K.Hietanen)在一项关于东西方目光接触意识的跨文化研究中发现,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人士对保持目光接触评价欠佳。事实上,日本文化中教导人们不要与他人保持目光接触,因为过多的目光接触常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尽管有这些警示性的故事,我仍然相信目光接触可以作为建立联系、增进亲密关系的工具。但是,我们必须依靠前面探讨过的原则,即意图原则。可通过目光接触建立联系,但要注意你想对听众产生的影响。不要因为很久以前在演讲课上建议你保持目光接触就不加区分地随便去做。道格·李普曼(Doug Lipman)在《提高讲故事能力,满足工作和娱乐需要》(Improving Your Storytelling : Beyond the Basics for All Who Tell Stories in Work and Play)一书中建议:“通常,运用眼部行为的最有效方法是忘记它们。应该重点关注你与听众的关系,关注你想与他们分享或交流什么。然后允许你自己利用有助于讲故事的任何眼部行为。”

接近对方

回到我一开始所讲的那个故事上。金在讲课时非常活跃,精力充沛,我想她一定被一个看不见的气场包围着,因为她讲课时从未离开过讲台。金在她为自己开辟的狭小空间里来回踱步,生动地表演故事,指名道姓向学员提问。但是与学员的真正互动交流却是她画地为牢的一个禁区。而李则穿过桌椅,直接走到提问的学员近前,同他们面对面交谈。他表演故事时便走到学员中间,非常自然地邀请学员参与表演。

李似乎力争同他配合的每一学员建立私人关系。看着他从一个人学员走到另一个学员近前,我很激动。但是我确实担心在这些公开的一对一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学员会感到被忽视了。交流只是简短的交谈,但是同李交谈的学员似乎已经接上话题时,我觉得我是在偷听。当时我要对他说的是,应该让我们其他人都能看到他。现在,我会建议他多用心去做他想做的事件——是让一个人感觉建立了联系,还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人们觉得有足够的支持,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我相信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想两者兼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监视并调整自己的距离,并考虑灵活利用他的身体与位置,为每个人创造学习体验。

讲台又如何呢?显然我不会建议你停留在讲台旁边。但我知道有些课堂环境需要这样做。不过,请记住,我要求你在一个真正合适的地方出现,培训授课,给学员讲故事。这需要从心理、情感以及身体上同听众展开接触。我见过许多伟大的演说家站在讲台上讲着精彩的故事。演员、政治家和商界领袖的毕业典礼演讲视频,生动地说明如何才能触动挤满体育场的广大听众的心灵。几年后我们再次观看这些视频时,甚至还可以感到心潮难平。你重新受到的深深感动莫过于此。但是,让我们借机思考一下,那些站着不动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通常是那些对他们本身、对他们以什么为生、对如何展示自己的价值有着始终如一的信念的人。你在讲台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演讲,而是他们的为人。他们清楚自己的意图,知道自己能为观众带来什么。应该坦诚看待自己感动他人的能力,但现在,要离讲台远点,别再躲躲藏藏了。

管理情绪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能够激发情绪的故事,那么如何讲述触动情绪的那部分故事内容呢?这个问题又关系到你的意图与故事效用。你想让学员有何感觉?你本人想有何种感觉?

你有两个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的主要工具:表情和手势。

表情

你在讲述能触动情绪的故事时,知道自己的面部是如何变化的吗?除非你的工作需要这样的意识,否则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当前的自拍文化使人们比以往更加了解自己的视角。但是,这些照片通常是有计划拍摄的,你可能要拍摄好几张才能得到一张合适的照片。你在一群人面前说话时,对自己的表情就没有多少控制力。你必须意识到自己呈现出怎样的面部表情,这样你才能确定它会如何影响你传递的信息被感知的方式。

真诚既适用于故事内容,也适用于故事的讲述方式。重要的是,你应该采取一种接近自然的方法来展现你的情绪。感觉第一,感觉的表达第二。换句话说,你应该在重温故事中描述各种经历时使自己的表情得到触动。然而,描述你的感觉明显不同于第一次经历时的感觉。没有必要高兴地跳起来,也没有必要崩溃哭泣(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哭泣,那么这个故事还没准备好讲给别人)。你的目标是传达自己的感受方式,不一定是感受它。坚持一些感受是无益的,更糟糕的是还要反复公开地重新审视它们。第8章中探讨了在你认为有可能失去控制时,如何解决涉及一个故事的感受问题。你在讲述一个故事时,唯一能了解自己的表情的途径就是在镜子前进行练习。

手势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一个简单的手势竟能表达那么多种含义。就像面部表情一样,一般人在谈话或演讲时可能很少注意自己的手势。人们常说他们“用手说话”。如果你是一个用手说话的培训师,你就会知道手势会怎样分散学员的注意力。你需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情绪的反应,这样就能够在需要时再现这些情绪。仅仅意识到手部的动作还不够,你还必须理解你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手势可分4种。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每一种手势,有助于增强讲故事的感染力:

• 标志性的手势表示正在被描述的具体物体或动作。

例如,在描述投球时使用投掷动作。这些手势是用来表演故事,而不是简单地讲述故事。不用说你穿过一扇门,而是找到你面前那扇假想的门,转动把手,然后穿门而过。

• 比喻手势表示抽象概念。

例如,伸出一个手掌表示一个点,伸出另一个手掌表示另一个点。我经常使用这种手势,效果不尽相同。难点在于,听众是看出你的比喻,还是仅仅看到你的手在颤抖。因此,最好利用这种手势进行简单的比喻。

• 指示手势指的可能是真实物体或真人,或者是故事描述的那个世界里的人和物。

同样的,不只是去说有人坐在你对面,而是用手指出他坐的地方,这样我们的注意力就可以跟随你的指向。

• 节拍手势是用来表示强调的短小动作。

例如,把食指和拇指按在一起,然后随着你要强调的每一个词有节奏地用力前伸。在讲述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上停下来,这是一种常用的技巧,用来强调要点或引起注意。用相同方式控制目光也是节拍手势最简单的用法。

你可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这些手势,但许多人更喜欢述说而不是表演,因为他们不想显得有些愚蠢地同不在那里的人说话,漫无目的地穿过房间,或者更重要的是,不小心暴露了他们本无意暴露的一部分自我特性。但谨慎小心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你的讲故事水平。体验越真实,听者感觉同故事和讲故事者的关联就越大。从策略上来说,运用你自己拥有的最强大视觉工具——你自己——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