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相关性的故事

具有相关性的故事

你的人生经历独一无二,其中包含着时间、地点与环境等各种因素,当然还包括你自己。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仍然很容易会认为我们的经验具有普遍性。然而变化因素太多,我们无法认定根据自己的经验创作的故事可以“开箱即用”,屡试不爽。也许教室里的学员会在你的故事中认出自己,但是我建议你把这个念头放在一边,而应专心去思考你要传达的各种想法。

你要寻找的很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具有以下3个特点:

• 故事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能够揭示普遍真理。

• 故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更具吸引力。

• 故事内容以学员的经历为基本素材。

普遍真理:对每个人都真实可信

在你的故事中寻找“普遍真理”,或者寻找其中包含普遍真理的故事。普遍真理是一种道德规范,反映了我们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人性可预测的各个方面。下面我们要探究的一些故事类型能够根据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情况,表现出具体的相关性。

就像妈妈说的那样

就在我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我同一些已经为自己工作的人士交谈过,询问他们如何获得客户。我准备好了笔和纸,这样我就可以记下他们使用的网址,或者与他们合作的公司名称。而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

“口碑。”

当时我不希望这是真的。我知道必须依靠别人来获得机会,这会让人感到不安。我难道不能在什么地方报名吗?当然,销售我的服务要比建立人脉关系、为社区做出贡献以及在网上立住阵脚容易得多。但这样做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我还是走常规路线吧。几年后,当人们问我如何获得客户时,我告诉他们只有一种方法:“口碑。”的确如此,以前和现在都是这样。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只对那些想创业的人有用。如果内部员工被分配到很多工作任务,他们就不会对努力争取客户感兴趣。但是这种紧迫感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触动了我们所有人。当一个人意识到晋升不是对耐力的奖励时,就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晋升(应该)是公司的一项战略行动,以表彰并继续支持公认的合格领导者,他们将会帮助公司实现各种目标。但是成为“公认的合格领导者”意味着你是一个领导者,而且那些了解你的人以及那些只听说过你的人也把你视为领导者。他们是怎么听说你的?

“口碑。”

一想到同你一起工作,人们就感到心情舒畅。只有他们了解你的一些情况,他们才能这么做,而且最好是从他们信任的人那里得到你的信息。就像我母亲过去常说的:“总有人在看。”当时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这就是普遍真理。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普遍真理,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能够迅速增强故事内容的相关性。无论故事中有什么人物,无论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故事的核心部分有一些涉及已知真理的金石之言,那么听者就有可能会发现这些经验教训更容易理解,并将其应用到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去。对讲故事的人来说,问题是你要先解释格言警句,还是先讲故事,把格言警句的部分保留到最后。

有一句老话或普遍真理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假设你在向管理人员讲解记录员工绩效的重要性,而且你还有一位管理人员不愿意这样做的故事。故事中直到他必须提供解雇员工的有力依据,而他又拿不出可以支持解雇决定的相关文件时,才出现了问题。其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展现可以预料的结局,讲一个长篇故事有用吗?

如果故事有细微差别,或者结局出乎意料,那么最好首先讲述这个故事。现在,让我们假设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结局。假设你想说的是,不记录员工绩效你就是失职,无论你是否要为解雇员工提供依据。学员不会想到,故事的结尾是管理人员因记录不完整而被解雇。

为何这很重要

你可能认为你需要能够看透人的心思,也就是说,你需要花费一些时日来充分理解人的状况,这样你才能讲述那些揭示人类隐藏真相的故事。你还能用别的方式讲述同每个人相关的故事吗?

你的故事应该有一个目的,但是其中的寓意则属于听众。也就是说,你可以只讲故事,至于对学员来说故事的寓意是什么,你只管组织讨论就行了。这样可能会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你从未想到过的各种解读阐释新见解。你可能选择永远不透露你认为的故事寓意是什么(也许就是故事的真正寓意)。故事是关于你本人的,但是学员当天在室内的体验却属于他们自己。

鼓励学生讲故事:谁愿意作证

确定故事相关性的一种方法是询问学员故事内容如何与他们相关。或者,我们再往前走一步,不要讲故事。我不是说你应该讲一个故事,然后鼓励学员自己讲,我的意思是说你自己一个故事也不讲。确保相关性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让学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先提供一个带有问题的故事提示,这样可使学员讲述的亲身经历具有教学相关性。但是务必谨慎!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故事很难达到目标,那就试着在别人讲故事的时候提供帮助。我在此建议一定要提供合适的提示,并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学员指导。且看下面几个示例。

谁愿意分享自己在……方面所学到的东西

请注意,这个提示应具体在问关于某方面内容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不能要求学员讲述长篇故事来描述他们还没有接触学习过的事件,你也不需要找一个句子来描述随机事件。你是在要求学员讲故事,描述他们在某种情况下学到了什么。

记住,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位故事高手。虽然我们许多人都全力以赴寻找那位故事高手,但有些人不是这样。所以,当为财务团队授课时,你不要期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明自己如何学会了成为一个更好的管理人员。你需要想方设法指导他们。

我们在讲到故事结构时探讨了故事支柱这个实例。它指的是一系列提示,旨在帮助讲故事的人塑造一个有情节发展动力的故事:

• 从前……

• 每天……

• 但是,有一天……

• 因此……

• 因此……

• 最后,直到……

• 从那时起……

你可以运用类似的提示来帮助讲故事的学员推动故事件节的发展,让他们专注于故事中发生的事件。这一行动和结果就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我觉得讲故事的学员“在丛林深处走得太远”,我就会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件?”你不需要一系列事件,而是要明确一个行动是如何引发了一个又一个行动。

你学到了什么

这个提示是鼓励学员讲自己的故事与促进发现故事寓意之间的折中提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在讲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时,我们都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在恐慌之中,你可能只是笨拙地宣称“就是这样”,然后,面对学员茫然的目光,尽力解释这一点。每个人都对你笑着说“噢”,然后接着往下听。

如果一个学员讲了一个稍微有点不对劲的故事,而作为培训师你可以继续授课时,你应该帮助学员挽救这个故事。帮助他们“打开盖子”,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构建故事的意义:

• 你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如何?

• 那与以前的行为有何不同?

• 那是一种变化吗?对你来说,这种变化不符合你本来的性格吗?你觉得出乎预料吗?

• 这体现出你这个人的哪些特点?

• 你从变化中受益了吗?其他人受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