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事件与变化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不妨同电影做一番比较。我是个影迷,但不是那种将电影名称、发行日期与台词统统记下的影迷。我更喜欢通过看电影进一步认识人的行为及其背后动机。
每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角色演进,它描写了影片主角的人物变化经过。角色演进往往通过人物变化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引起的变化来刻画人物。许多电影都建立在人物变化的基础上:好姑娘发疯,浪子回头,用公路电影[1]1比喻自我发现历程。这一点不难理解。变化经常是经典恐怖片的重要情节触发点,无论是人变成怪物的身体变化,还是怪物变成人的精神变化,莫不如此。而且变化也不仅限于虚构作品,许多成功的纪录片描述的是被世界改变的人物,或者迫使周围世界发生变化的人物。电影就是要探究、揭示并记录变化,采用叙事手法将其呈现给观众。
但是应记住,我们不是仅仅谈论变化本身。作家们讲求的是笔下人物怎样“收获”变化。在我提到的那个夜晚发送电子邮件的故事结尾,我也可以只这样说:“在经理要求我晚上别再发电子邮件之后,我再没发过,成为一位改掉了旧习惯的女人。”若只是这样,则仅仅对我自己有帮助。真正有帮助的是看到我的选择逐渐发生了变化,或者更确切地说,看到我收获了变化。与学员有关联的是过程,而不是变化本身。你的经历也许可以向学员表明怎样实现相同的变化。
再以电影为例,想想电影蒙太奇手法。拳击手不能仅仅在比赛中获胜就行,我们必须亲眼看见他赢得比赛。我们同人物的关联越紧密,就越愿意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境遇。你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使妻子回心转意,准备在5分钟内打败世界重量级冠军![2]1先不说放弃怀疑这一点,但凡适用于观看电影《洛奇》(Rocky)的观众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一位从你所讲的故事中了解反馈重要性的新任经理。这就是变化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故事能成为促进工具的一个原因。没有变化的一系列事件也可以写成故事,但是不会特别有趣、引人入胜,也不会催人上进。你需要积极寻找变化。
寻找变化
寻找事件迫使你后退几步从大局着眼,而寻找变化则要求你近距离观察,深入挖掘。很容易把讲故事视为描述一系列事件,因为讲故事是较长复杂过程的唯一明显表现形式,而且还是最容易的一个环节。难的是体验各种事件,通过空间与时间(包括实际意义与象征意义)的相应安排分布,形成对事件的特定看法,将各种事件串联起来,写成一篇故事,并知道何时把故事讲出来。
道格·史蒂文森(Doug Stevenson)是一位战略业务故事专家,数年来一直从事专业故事高手的培训工作。他在《讲故事:商战取胜之道》(Story Theater Method : Strategic Storytelling in Business)一书中写道:“对听众产生最持久影响的演讲者与故事高手均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眼光独到,能够深入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对看似毫无意义的事件进行深入探究并没有多大价值,因此对一些不愉快事件进行反复剖析的人就更少了。我不想责备我的同事没有深入探究为何她在上课时有学员在看小说,更不用说剖析其深层含义。也许她最好忽略那件事,就当作发生的事件同她毫无关系。这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她有可能将发生的事件视为应该抛之脑后的陈年旧事,因为在记忆中那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我之所以知道书中提及的那件往事,只是因为她亲自对我说过。她对我提起那件事,只是因为她还记得那件事。因为我们更有可能记住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事件,所以那位学员上课看小说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比我的同事意识到的还要严重。你不可能对那些真正无足轻重的小事记忆犹新,并经常将其讲给别人听。
应该抛之脑后的事件我们反倒记住了,这说明其重要性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为何对某些刺激因素会产生那样的反应,其奥秘可能就潜藏在这些刺激因素当中。故事高手一心想在过去的经历中寻找各种变化及其原因,但是要想明白过于深究毫无意义,还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如果对错综复杂的往事过于深究,看不到其中的种种联系,此时的收获就会逐渐减少。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讲故事时要把自己的意图同故事内容直接联系起来。尽管可用各种方法阐释事件,但事件仍然是真实的,可以亲眼看见,可以记录下来并加以证实。因此,建立寻找各种事件的准则比较容易,可用于不同的故事背景。然而变化却不易把握,因为它可能不是真实的。假如除了促成变化的人以外任何人均难以亲眼看见变化,那就几乎不可能得到验证,也难以为此运用具体策略或准则。我只知道一种方法: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