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部改进机关作风开了一个十八分钟的电话会议
邹爱国
煤炭部不久前开了一个全国统配煤矿电话会议,只用了十八分钟。短短的十八分钟,总结了今年的工作,安排了明年第一季度的生产。煤炭部一位同志说:“像这样的会议,过去至少要开一个小时。现在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连电话会议都变短了,真是件好事!”
在这个电话会议上,煤炭部有两个部长讲话。部长高扬文主持会议,他只讲了四分钟。副部长许在廉主讲,也只用了十多分钟。在讲话中,他就抓紧做好明年第一季度的生产准备工作,向各煤矿提出了五条要求,要有好的精神状态,要准备好采煤工作面,要抓好保证矿工出勤的工作,要注意安全生产。许在廉还说,明年三月将在北京召开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希望各局、矿代表,能够带着第一季度的优异成绩,扛着红旗进北京。许在廉的话,有总结,有要求,简明扼要,还进行了宣传鼓动。
为了开好这次电话会议,煤炭部做了认真的准备。他们事先掌握了大量材料。根据工人生产任务紧张,传达会议精神只能利用班前班后时间的特点,有关同志把讲话稿准备得短小精悍,中心突出。许在廉的讲话提纲先后修改了五次,其中许在廉自己动手改了两次,高扬文改了一次。许在廉说:“开电话会议主要是解决问题,只要把要求讲清楚就行了,与大家无关的事和可讲可不讲的话不要讲。讲多了,乱而杂,效果反而不好。我们要为基层着想,开短会,说短话。”
煤炭部电话会议开了没几天,河南省煤炭管理局一干部给中央国家机关临时党委写信赞扬煤炭部这个电话会议开得好,“中心突出,要求具体,简单明了,便于执行。”来信说,“现在上级有不少部门存在着会议多、会风长的问题,给基层生产单位造成很多负担,也耗费了大量的会议费,如果我们能像煤炭部那样开短会,我们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新华社北京1981年12月28日电
点 评
一般性的会议报道,容易流于表面、内容单一,报道手法往往陷入“程式化”“公文化”,而这却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耐人寻味的会议报道。细读此稿,它没有聚焦会议议程、领导讲话等常见内容,而是从侧面入手,抓住这次会议仅用18分钟这个细节,让稿件主题更加深化,内容更加丰满,可读性更强,也体现了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
怎样要把会议报道写好,非常考验记者的“眼力”和“笔力”,要让稿件出新出彩,记者必须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难道。此稿批评的“会议多,会风长”问题,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如果稿件充斥着官话、套话,那同样也逃不脱形式主义的表现。即便在当下,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文山会海”问题,这篇稿件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