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草原一角
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和丝绸之路平行,绵亘1200多公里。为领略山中景物,我们弃大道而就山路。
车行山间,左回右旋,两边峰峦陡峙,瞭岩嶙峋,路边有了积雪,山腰却出现了墨绿色的云杉林带。翻过几道山梁,进入一个广阔的山中草原。碧空下,连绵起伏的山峦,荡漾着金黄色的波浪,牦牛、绵羊和马群缓缓地在草地上游动。冷龙岭上白雪耀眼,这就是海拔三千多米的祁连山高山草原。清新的空气和炫目的风光令人心醉。眼前的一切,使人领悟了当年匈奴失去河西时为何唱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样哀切动人的牧歌。
自古以来,祁连山一带就是天然大牧场。河西地区有草原1亿多亩,绝大部分在祁连山中。这里居住着藏、蒙古、裕固、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他们大多从事畜牧业生产。现在我们来到这大草原的一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牧区。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后,裕固族有较大的发展,牧民安居乐业,1954年成立了自治县。现在全县有裕固族群众8000多人。由于实行大包干和科学养畜,牧民的收入大幅度地增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在北峰生产队优秀放牧员安进福的牛毛帐篷里,我们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女主人一边烧奶茶,一边炸油饼。老安用不十分准确的汉话告诉我们:他家放牧300多只绵羊、100多头牦牛,还为生产队包牧100多只种绵羊。1983年是实行大包干的头一年,收成最好,一家交售细羊毛3000多斤,还出售良种羊羔160多只、牦牛14头,纯收入1万多元。北峰生产队36户牧民,有35户人均收入都在700元至1000元。喝着香喷喷的酥油茶,听着老安喜滋滋的叙述,我们也很兴奋。接着,老安又领我们去看他家的羊群。几百只肥大的高山细毛羊在金色的草地上蠕动。老安的女儿头戴红头巾在放牧,我们要为她拍照,她怕羞,远远地跑了,像草原上一朵飘动的鲜花。
我们问老安:“牧民有什么新要求?”老安说,现在牧民营地分散,交售羊毛运输困难,原有的棚圈也不足了,希望国家多修些山区公路和增设收购点,并能供应些木料。他还希望能买到小型风力发电机,有了它既可照明,又可以看电视。这些要求反映了牧民对牧区现代化的向往。
告别皇城,我们驱车穿过茫茫草原,来到山丹县大马营。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军马场,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电影《牧马人》的祁连山草原风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据说从西汉起,历代王朝就多次在这里设马场,出产过许多良骥军马。现在的山丹军马场有草原200多万亩,养马、骡12万多匹,还有15万多头牦牛和3万多只绵羊。另外还经营30多万亩农田和部分工副业,年总产值达3600多万元。他们每年不仅向部队输送大批军马,还生产数千万斤粮油。军马场的职工中有部队转业的老战士,有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还有数百名老专家和青年科技人员。多年来,他们在高寒草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
50年代初曾经在青藏公路当过汽车团长的老张政委,身患肺气肿病,在这里干了整整18年。现在他离休了,组织上让他回山东家乡,但他迟迟不忍离去。他对我们感慨地说,山丹军马场这份家业,是奉毛主席和彭总的命令创建的。当年的小伙子,现在头发都白了,我们总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让下一辈去开创新的家!
祁连山确实是个值得留恋的地方。那富饶美丽的草原,那连绵不绝的冰峰雪岭和千万条冰川、溪流,那莽莽苍苍的森林,特别是那些勤劳、质朴、甘于献身的人们,都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