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禁而不止 堵住漏洞加强监管成当务之急

屡禁而不止 堵住漏洞加强监管成当务之急

事实上,早在2003年2月,国土资源部在《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提出,“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此后,别墅供地禁令被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一再重申。

其中,2006年5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强调,“坚决执行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的规定,从即日起,一律停止其供地和办理相关用地手续,进行全面清理”。2008年1月,国务院发文《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规定“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再次强调“严禁向别墅供地”。

“政府禁供别墅土地是出于我国人多地少、需要集约化用地的现实考虑。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土地,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让更多普通市民住上房子。”广州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说。但在类似保利地产的种种操作之下,市场上的别墅新盘依旧络绎不绝,房地产调控的土地政策变得难以落到实处。

“这也表明现行关于别墅的相关用地制度、规划审核报批以及后续监管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周玉忠说,比如对别墅的准确定义,究竟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叠拼别墅是否属于禁止之列,以及局部容积率是否应该有所限制等。

“完善制度的同时,还必须要对开发商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从规划、国土、建设等诸多环节进行把关、核查。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必须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不能让规划变成‘纸上划划、墙上挂挂’。要变成硬约束,不能软弱无力。只有规划硬了起来,后续监管措施才能硬起来。”胡刚说。

“此外,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必须要加大开发商违法违规建设的成本。不能让违法违规行为还可以赚到钱。否则这就是为其他开发商前赴后继地违法违规树立榜样。”周玉忠说。

新华社广州2010年9月12日电

点 评

写监督报道,需要“脑力”对表象背后的事实进行挖掘,这篇报道就提供了一个范本。

“脑力”体现在站位高。这篇监督报道是在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向别墅供地”的背景下推出的,同时也及时回应民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无论是监督的时机还是力度,都体现出记者的大局观和洞察力。

“脑力”体现在专业性。报道紧紧围绕“违建别墅怎样获得‘准生证’”展开,层层深入剖析,一方面揭露企业改图纸、换概念大打“擦边球”的伎俩,一方面揭示管理部门处罚力度低、“处罚后变合法”的弊端,展现出记者逻辑缜密、刨根问底的思考能力。

“脑力”体现在建设性。报道并非为监督而监督,还提出堵住漏洞加强监管的建议措施。立足理性、建设性,一直以来都是新华社对监督类报道提出的要求。客观报道、揭示真相、推动问题解决,正是舆论监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