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贝尔格莱德
邵云环
“我们做错什么事了吗?他们为什么要轰炸我们?”面对着一双天真无邪的泪眼和一句接一句稚气的提问,伤心的妈妈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地为女儿做着躲避空袭的准备。
这是记者的一位南斯拉夫朋友博什科今早通过电话讲述的事情。小女孩是这位朋友的邻居。
23日晚,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的最后通牒遭到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坚决拒绝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达了对南实施空中打击的命令。24日,南联盟政府宣布全国处于“直接战争危险状态”。为使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首都贝尔格莱德已决定启动防空系统。就在记者写稿时,贝尔格莱德上空响起了第一次防空警报,这是当地时间24日晚上8时20分。
据南总参谋部的公告,北约已在早些时候对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军事设施实施了轰炸。小女孩的话令记者想起昨天塞尔维亚议会开会时,塞总统米卢蒂诺维奇的一席话:“这里没有真理,也没有原则,有的只是一部分强国的强制政策。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朗布依埃和巴黎和谈中潇洒自如的米卢蒂诺维奇神色庄重,一字一顿,把拒绝签署协议可能带来的后果清清楚楚地向议员们作了解释。
面对北约咄咄逼人的军事威胁,南斯拉夫人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团结。电视台一遍又一遍地播着激动人心的爱国歌曲。在全国各地,人们每天都举行各种集会,发表演说,表示将以一切手段捍卫自由。他们大声朗诵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的名言:“别人的我不要,自己的谁也不给!”当记者问他们对北约空袭果真不怕吗?回答是,怕又怎样呢?正如一位中学俄语女教师所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北约的威胁。”
索拉纳下达空袭命令后的第一天,贝尔格莱德充满了悲壮气氛,但生活依旧如常。商店照常营业,人们安静地采购可以长期储存的东西,并未出现抢购现象。有些商店上午脱销的商品,下午就补充上了货源。
记者的友人博什科一家为躲避空袭,已于下午启程前往老家,那是一个靠近克罗地亚边境的小城市。博什科在电话里向我告别时愤慨地说,北约的飞机总不会炸到克罗地亚吧!博什科的大儿子沙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眼下他还没有接到应征入伍的通知。但是博什科说,一旦打起来,儿子会随时准备保卫祖国,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4日,是南斯拉夫春分的第三天。春天本是一年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可是命运多舛的南斯拉夫人民还要为捍卫自己的基本自由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塞尔维亚电视台说,春天来了,可是谁的心里都明白,战争已经逼近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999年3月24日电
点 评
面对战争与死亡,新闻记者怎么办?邵云环烈士以笔当枪,用直抵新闻现场的“脚力”和有温度有品质的“笔力”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揭露了战争的真相。
在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之后的几个小时,记者“含着热泪采写的”这篇战地通讯即发回编辑部。报道文风朴实无华、感情细腻真挚,记者伸张正义的浩然正气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自然流露于笔端。
新闻记者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做报道是一种观念。这篇战地通讯以一位稚嫩小女孩的诘问开篇,立足于普通人的遭遇,通过平民视角反映了战争对手无寸铁的南斯拉夫人民的无端伤害。报道短小精悍、立场鲜明,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到事件本身的震撼,还能体验到事实叙述背后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