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马班邮路是高原上的彩虹,他就是绘织成这彩虹的索玛

如果说马班邮路是高原上的彩虹,他就是绘织成这彩虹的索玛

王顺友牵着马一步一步专注地走着,从后面望过去,他的背驼得很厉害。

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40岁正是一个黄金年龄,但对马班邮路上的乡邮员来说,40岁已经老了。和其他的乡邮员一样,王顺友患有风湿、头痛、胃痛等各种病症,另外,他还患有癫痫病,现在每天要靠吃药控制病情。

这位在木里的马班邮路上走得年头最长的人,还能走多远呢?

他说:“走到走不动为止。”

记者问:“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那不会变。”

“为什么?”

“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打开了,为党和政府做事,为乡亲们做事,让我活得舒坦,敞亮!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着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

“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木里连在一起了!”

记者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

5月的凉山,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如彩虹洒落在高原,恣意烂漫。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记者,这种花儿叫索玛,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矮小、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使到了冬天,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噢,索玛花儿……

新华社北京2005年6月2日、3日电

点 评

“好的新闻是记者的双脚走出来的”—这篇通讯即是明证。当年新华社播发的这篇报道,感动无数读者。今日重读,仍然令人动容。

一个人与一匹马、一条路、一座座山……这是王顺友20年不变的马班邮路生活场景。一天,他的身边多了一位执着伴行的记者,于是,他与马、与路、与山的对话,与乡亲的深情,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对工作的赤诚,他的三个家、三重情、三份爱……传出大凉山,感动全中国。

“你最懂我心头。”王顺友这样对采访记者张严平说。因为真正走进,记者读懂了这位邮路使者金子一般的忠诚。因为真正走进,记者找到了最能表达王顺友精神特质的意向—索玛花儿。

最后,引用记者本人感言再证“脚力”意义:“如果别人认为写得好,那是因为我们亲身经历了,跟着他走邮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