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朗风清的日子,我们踏访“两关”

一个天朗风清的日子,我们踏访“两关”

阳关,在县城西南70多公里处。行车两小时后,远远看见一座墩台(烽燧)高峙于紫色的漫坡山头上,这就是阳关,当地群众叫它墩墩山。在这座黄土筑成的墩台前,一方木牌上写着:“墩墩山烽燧系汉代建筑(约公元前111至102年)……为古阳关候望之地,故有‘阳关耳目’之称。”登临此境,西望连绵无际的大漠戈壁,不由得想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来。

阳关外是荒凉的,但阳关确曾有过繁华的人家和市廛。这里的风光也很美。南面是终年积雪的当金山,山北麓是水草丰茂的草原。近处的南湖,倒映着雪山白云。相传此地古称渥洼地,献给汉武帝的天马就是在这里捉到的。

玉门关位于县城西北角,只有几条戈壁便道通达。这些便道是从古至今的戍卒、游客踏出来的。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方形的城堡也是黄土筑成,长宽各20多米,墙高近10米,虽经千年风沙的侵蚀和战火的洗礼,仍雄踞于荒漠之上。这里的景物颇具特色。北面是逶迤的马鬃山。湖沼中芦苇丛生,野鸭、大雁和天鹅来此度夏。罗布麻、甘草遍地皆是。再往东20公里,就是古代作为军粮仓库的大方盘城。这一带的“雅丹”地貌呈现出千奇百怪的景象,还有时时出现的狐狸和野兔,更平添了几分野趣。

敦煌远离中原,僻处一隅,然而它又有如此奇特的山川风物、如此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无与伦比的艺术珍藏以及与此相关的许多传说轶闻。于是,它在中外旅游者的心目中便成为一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神秘的地方。近年来,每年从国内各地和世界各大洲来此旅游、考察的达数万人。我们感到,这里的旅游事业尚待进一步开发。单就“两关”来说,就大有文章可做。譬如可以修通公路,开店设栈,开辟多种旅游项目。南湖可以荡舟品鱼,沙漠园林中可设短住别墅,湖滩泽地林莽中可开辟狩猎区,等等。至于发展旅游食品、工艺品生产,开展旅游文化生活等,可做的事就更多了。

敦煌县是甘肃两个最富的县之一。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应当走在全国的前列。

《瞭望》1984年第36、37、39期

点 评

这篇文章通过“行进式”报道的方式,再现历史、勾连当下,由零篇短简集合起来的行记,始终贯穿一条主线—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河西走廊这片神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记者运用如画般的景观描写、翔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各类人物生动的对话等,把人民群众在改天换地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和先进经验报道出来。讲过去,历史典故了然于心,名篇诗句信手拈来;讲当今,聚焦古县新貌,规划发展思路,体现了新华社记者基层扎根之深,调研功力之深,对脚下这片土地感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