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简介
《对话》这本书是由郭文斌 著创作的,《对话》共有78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寻找我们本有的光明 采访手记 传统节日是人类的童年记忆 “农历”的精神是安详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 “天人合一”是第一方法论 现场即永恒 文学最终要回到...
2
寻找我们本有的光明
...
3
采访手记
他用一种积极的、时而安静时而张扬的方式,用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投身于对“安详”的执着之中。如果说《农历》是一种唯美静雅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怀恋,《寻找安详》则是他对...
4
传统节日是人类的童年记忆
郭 红:这届“茅盾文学奖”,你的《农历》最后排名第七,大家都认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得到这个成绩真是挺不容易的。 郭文斌:是,都说是这次评选中的黑马。对这本书...
5
“农历”的精神是安详
郭 红:读这本书的时候,明确地感觉到你想要提供一种方式,你有许多东西想要告诉读者,有一种教化人心的企图和打算。我觉得文学的形式是无穷的,可以说很多形式都有自己的...
6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
郭 红:我觉得你有一点确实给人很深的印象,那就是你对传统文化有很深很深的情结。如果说别的作家作品有很多西方的元素,很多来自西方的现代观念,但对你好像有一个特别纯...
7
“天人合一”是第一方法论
郭 红:我就是这个感觉,你和自然和世界产生联系的时候,你其实是和更大的世界产生联系了。 郭文斌:对。世界是有无限层次的,它随着你的心量的扩展而扩展。当年,无法懂...
8
现场即永恒
郭 红:我觉得你的使命感还是挺强的。 郭文斌:我认为作家本来就是为使命而来的。 郭 红:你是认为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使命,还是文学有一个使命? 郭文斌:在我心目中...
9
文学最终要回到心跳的速度——答姜广平先生问
郭文斌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2004年发表了短篇小说《大年》之后。这个偏居西部的宁夏作家和他那与众不同的小说作品,常选取一种日常化的童年视角,来切入生活,打量人生。...
10
探寻“安详文学”之路
周新民:我看你毕业于固原师范,师范的培养目标是乡村教师,但你却成为作家,这让人对你早期的文学阅读、文学创作准备情况充满好奇。 郭文斌:在我的记忆里面,那个时候没...
11
农历精神——答《上海文化》编者问
问:近年来,你一直在讲“农历精神”对人类永续发展的意义,并且讲得很绝对,似乎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类走出困境,能谈谈你的逻辑依据吗? 答:这个逻辑依据,就...
12
“农历”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我把《农历》的写作视为一次行孝。因为在我看来,“农历”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底气、基因、暖床。昔日,列强可以摧毁中华大地上所有的建筑,但无法摧毁农历;时间可以让岩石...
13
民间传统比经典传统更牢靠
依陋见,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经典传统,一部分是民间传统。经典传统固然重要,但民间传统更重要。因为经典只有化在民间,成为气候,成为地力,才能成为...
14
“农历精神”比“农历”更重要
诚然,我们可能无法回到“农历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找回“农历精神”。只要每一个人心中还有“农历”,还有“农历精神”,那么这个人就拥有了健康之根、快乐之本、幸福...
15
“祝福”比“批判”更有效
“农历”是另一个大自然,在这个大自然里,有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大地、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这个“天然...
16
阅读就是免疫力
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即将到来,本报刊发宁夏作协主席、作家郭文斌和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韩春萍的一组对谈,就智能终端盛行、碎片化阅读对经典阅读的冲击、电子阅读会不...
17
最可怕的是假醒
田 频:郭文斌老师,您好!很荣幸您今天能接受我的访谈。您是一位小说、散文两栖作家,在您创作的作品中,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备至,特别是对经典,比如说《论语》《老...
18
从“世界末日”说开去——答《羊城晚报》黄咏梅女士问
问:2012年,关于“末日”这一说法被放大,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答:在我看来,“末日”更有可能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人类的共体命运。在古老典籍描述的大生命格局中,...
19
经典对话结构
韩春萍:最近在全球暴发的疫情让我想到您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农历》表现出的对话性,而您在北京、上海、南京、兰州等地召开的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给我的感觉是之所以...
20
用文字点亮读者的心灯
孙永庆:您的多篇散文被用作语文考试阅读题,如《点灯时分》有这样的题目:作者是如何理解先民们留下点荞面灯盏风俗之用意的?这和您撰稿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主旨...
21
行走在纸页上的快乐——晓章访郭文斌
问:是什么影响了你从事文学? 答:因素比较多,首先是家庭。在家乡,周边地区读书的人比较少,我的父亲算是那一带一个有文化的人了。比如说全村每年的春联书写,红白喜事...
22
向往崇高
新华网:我们先从你的家乡说起。西海固是个经济物质很贫瘠的地方,你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你的家乡西海固为背景的。你出生于小山村,如今却是全国知名的作家。你经历了怎样...
23
幸福的内涵是安详 文化的尊严是醒着——答《天津日报》记者周凡恺先生问
近年来,作家郭文斌创作势头强劲,其长篇小说《农历》、随笔集《寻找安详》及《〈弟子规〉到底说什么》等,干净纯粹而富有诗意,弥漫着浓郁自然和谐的气韵与温暖。同时,郭...
24
真幸福和真尊严在“醒”中
记 者:在《寻找安详》之后,您又写出了《〈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其实,在您的长篇小说《农历》中,也处处浸染着一种“寻找”的情绪和意味。您想寻找的究竟是什么? 郭...
25
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之于婴儿
记 者:现在有些人,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极端漠视,甚至破坏,而另一方面,又急功近利,通吃祖宗,也即所谓的“文化啃老”。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乃至弘...
26
幸福就是我们“本身”
记 者:我看到,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中,您差不多用一半的篇幅讲实践《弟子规》的六个原则,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郭文斌:一个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它...
27
“四观”是我的生命态度——答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强先生问
问:节庆日,尤其传统节日是我们亲近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绝好契机。尽管国家倡导力度越来越大,但仍然有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好些时候,传统节日反倒不如西...
28
我们正好把文学给弄反了——从《吉祥如意》说开去
记 者:如果有人问《吉祥如意》是一篇什么样的文字,您会怎样介绍? 郭文斌:这个问题有点难。《吉祥如意》它首先是一篇小说,是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我们西海固那一带,...
29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第八次作代会期间答新华网记者俞胜先生问
问: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作代会开幕式讲话中再次号召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您认为要实现这一宏伟理想,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在我看来,要想建设文化强国,...
30
与郭文斌谈小说集《大年》——《文艺报》记者胡殷红访郭文斌
胡殷红:记者注意到,你一向注意语言,你的语言很有特点,评论家对此也有较高评价。曾和《小说选刊》冯敏先生谈起《大年》,他说,《大年》把土字用奇,把常字用新,把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