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不单单是为了吃
刘 净:就像刚才张磊提到的,老年人对年的理解可能要比我们年轻人更深一些。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年的感觉已经很淡了,对年的认识已经很少了。我看到郭老师书里讲的,才知道原来年是这样过的,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贴春联,现在就已经有一些意味在改变了。那么,接下来的程序就应该是年夜饭了。您刚才讲的年夜饭那一刻很神圣,那个时候天、人、神是合一的,现在的年夜饭可能就不一样了。张磊家有没有在外面定过年夜饭?
张 磊:定过。
郭文斌:在外面吃年夜饭的感觉跟在家里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族人在祠堂里,上面是自己的祖先,然后是祖先的牌位,后面是香桌、蜡烛。这一桌年夜饭意味着怀念,意味着一种祭祀,意味着一种汇报。所以这个年夜饭不单单是吃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庆祝。在这个时候,普通的一碗米饭、一口菜,都是一个人神的中介。它是一个媒介,我们的祖先这会儿也在享用我们一年四季辛苦所得,天地众神也在享用我们的辛苦所得,这时我们的劳动就变成了一种奉献。快乐在什么地方?快乐在奉献当中。我们首先变成一种奉献,一桌饭就变成了一种象征。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不同于我们现在在饭店包的一顿饭。
刘 净:现在甚至还有天价,像十九万八一顿的年夜饭,咱们宁夏最贵的是八万八。
郭文斌:我们小的时候做年糕的豆子都要精挑细选,品相不好的不能做年夜饭,所以那一天的枣子苹果这些干果都要精挑细选,不干净的品相不好的不用,甚至谐音不好的也不用。后来我看《论语》,为什么孔子说肉割不正他不吃,席子放不正他不坐,其实他表达的是一种敬畏、尊重。事实上最终讲的是一种感恩。我们要对天地万物带着一种敬畏感,这个文化这么一看,就是表达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恩,对天地万物的感恩,对我们生命自身的一种无比珍重。所以我才说大年是中国文化的一出全本戏。如果你细细打量,里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应有尽有。
到除夕第二天黎明的时候,我们都会到水井里面去打第一桶水,那天打上来的第一桶水的感觉很特别。你会发现水是新的,水也是被福气浸染的。所以那一天第一桶水打上来就要用非常干净的盆子盛上,然后去供奉祖先。院子里面正中有一个祭桌,上面有水,有瓜果,有香烛,是供给天官的。你会发现袅袅飘升的一缕香烟是一个载体,就像我们今天讲的信号一样,你会发现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
我理解的幸福是一种人神共在的状态,就是一种纯粹的灵魂回归。古人祭祀的时候都要用火,我认为火的状态就是灵魂的状态,火在木头里它是沉睡的,当木柴被点燃的时候灵魂就被唤醒。
刘 净:放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讲,能够学会每天有一点点的时间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就是一种幸福。
郭文斌:所以我们要把每天变成节日,把每刻变成守岁。如果我们带着守岁的心情去度过每一天,那可能你能获得的幸福要比别人多得多。为此古人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事事是好事。这个“好”,从守岁开始。
刘 净:郭老师讲了过去过年的很多形式很多内容,我觉得是一种特殊的意境,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现在感受不到了?除了天价年夜饭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我在想是不是对传统的一种让步,比如上海今年外请厨师特别火热。大家说传统的这种形式当然好,但我现在家里成员太多了,做饭特别累,一回来十好几口人,请一个好的厨师我一样在享受年夜饭,只不过是请别人来做。
郭文斌:我觉得请厨师做年夜饭,本身是对年夜饭的不恭敬。年夜饭不单单是为了吃,它的整个备料和制作过程就是一种奉献,就是表达一种心情,奉献、感恩、敬畏。在民间,我们腊八一过,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全家沐浴,古人把它叫斋戒,带着一种沐浴斋戒的心态去做这一顿饭。为什么呢?这一顿饭不仅仅是给我们家人吃的,我说过是人神共享。如果没有大地,没有雨水,没有空气,没有阳光,就没有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中国人特别是中华民族,用这一天来表达对天地的一种感恩,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也是最重要不过的事情。
我们的幸福从哪儿来?从天地的赏赐而来。我们没有阳光就没有办法生存,没有雨水就没有办法生存,没有大地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为什么说要守岁?因为没有天地对你的赐予,幸福无从谈起。我觉得这一天做年夜饭,本身就是年的一部分。像我说的一家人可能要去拣枣子,要挑核桃,要选配料,这个过程一家人都要在一块儿做,这一天都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因此我觉得从外面请厨子做年夜饭已经变味儿了。那我们吃年夜饭的意义跟平常有什么区别?没区别了。
刘 净:它可能只保留了团聚的这一个意思,全家人要聚在一起,要坐得很全,所以这一点我也不赞成。
张 磊:其实现如今很多事情都变成了只保留形式,比方说压岁钱,比方说坐夜,其实失去守岁的根本了。还有过年穿新衣服,尤其这两年我感觉需求越来越淡了。
郭文斌: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说明社会的物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日子过好了,但是我有一个观点,物质的丰富跟幸福有关,但不是本质上的关联。过去当华灯初上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块儿,最年长的人给你压岁钱,它有一种意义,还是一种奖励。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表现得特别优秀,给家族争了光,就多发一些奖励,这些压岁钱不单单是钱,它代表着一种赏赐和祝福。在过去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新衣服当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特殊的快乐,但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日子里穿在身上的一种亲情。过去除夕夜一家人在祠堂里一坐,年夜饭吃完干吗呀?围炉而坐。听爷爷讲传统。长者要讲祠堂里的这一位,曾给家族争得了什么光荣,为国争得了什么光荣,为这个民族争得了什么光荣,他作了什么巨大的贡献能在祠堂的这个位置,其实变成了一种教育。这一天不敢加入这个团队的是哪些人?作奸犯科的人。要是哪个孩子在祠堂里找不到自己的父亲肯定是最大的痛苦。为什么找不到父亲?无非是因为父亲做了有辱于这个家族的事情,他的爷爷或父亲被开除出族籍。这还是一种教育。
还比如说,吃完年夜饭之后,在子夜到来之前,一村子的人,它叫一社,要到庙里面去抢头香。这个场面也特别壮观,因为四面八方的灯火都向一个地方涌来。然后到土地庙上面,庙墙上全是对联,“保一社风调雨顺,佑八方国泰民安”,等等。中国人就是在这个地方展现自己的文化的。一村子人的鞭炮都在这个地方放响,一村子的人在这个地方手捧一炷檀香,等着子夜的到来。会长在看表,倒计时,随着子时那一刻到来,会长一声“磕头”,众人齐匍匐在那个地方感谢土地,所以它叫土地庙。土地庙是一个象征,是对大地对万物,对提供给我们物质保障的天地万物的一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