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寻找我们本有的光明

采访手记

传统节日是人类的童年记忆

“农历”的精神是安详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

“天人合一”是第一方法论

现场即永恒

文学最终要回到心跳的速度——答姜广平先生问

探寻“安详文学”之路

农历精神——答《上海文化》编者问

“农历”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民间传统比经典传统更牢靠

“农历精神”比“农历”更重要

“祝福”比“批判”更有效

阅读就是免疫力

最可怕的是假醒

从“世界末日”说开去——答《羊城晚报》黄咏梅女士问

经典对话结构

用文字点亮读者的心灯

行走在纸页上的快乐——晓章访郭文斌

向往崇高

幸福的内涵是安详 文化的尊严是醒着——答《天津日报》记者周凡恺先生问

真幸福和真尊严在“醒”中

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之于婴儿

幸福就是我们“本身”

“四观”是我的生命态度——答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强先生问

我们正好把文学给弄反了——从《吉祥如意》说开去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第八次作代会期间答新华网记者俞胜先生问

与郭文斌谈小说集《大年》——《文艺报》记者胡殷红访郭文斌

有定力的文字——《文学报》副总编徐春萍访郭文斌

大年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还乡——答湖南卫视《芒果》杂志记者张馨文问

从节日中找回中国人的“根本快乐”——关于长篇小说《农历》的对谈

九问大年——答《新消息报》问

重拾祝福精神:传统节日是对人的关怀——作家郭文斌著书建传统节日纸上博物馆

别丢了“祝福的精神”

传统节日是心灵的课堂

停下来汲取节日的营养

写《农历》是重建精神家园

根是花朵的如意——答《文学报》张滢莹女士问

郭文斌谈过大年:春节的利润

春节的起源和演变

春节是天然的励志教育

春节是中华儿女的充电宝

通过节日休养生息

为什么一定要“回家过年”?

重建心灵故乡,让春节仪式感与时俱进

宁夏的“年味”很特别

要长要久,就要让文成化

过大年是中国人的天命——答《半岛都市报》刘依佳女士问

守岁是让我们学习进入时间——关于中国年文化

一寸一寸地感受时间

春晚恰恰是对守岁的一种打扰 建议将春晚调整到除夕前夜或大年初一晚上

为什么古人祭祀的时候要用火?

年夜饭不单单是为了吃

关于守岁的几点建议

人是一种趋快乐的动物

大年,引领我们回归生命本质

感恩大年让我们在感恩中获得生命力

祈福大年让我们在祈福中获得生命力

和合大年让我们在和合中获得生命力

教育大年让我们在教育中获得生命力

结束语

从“星空端午”到“人格端午”

现代社会为什么会有人感到不快乐——答《海南日报》魏如松先生问

生命的本质是安详——答济南时报郑连根先生问

《寻找安详》是快乐学——答《渤海早报》如是先生问

从建设心灵“安居”到尝试破解中华民族史上最大的谜团——答新华社宁夏分社负责人杜晓明先生问

乡愁:唤醒了人的感恩心和敬畏心——《文艺报》记者徐健访郭文斌

寻访中国人的乡愁——答党建网党建电视主持人王碧薇问

不要躺在金山上讨饭吃——答《农村大众报》刘秀平先生问

《记住乡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答《新消息报》记者倪会智女士问

乡愁,为心灵憩息寻片故土——答《宁夏日报》记者尚陵彬问

皮是毛的文明——就文明城市建设答友人王晓非

文化、文学与城市影响力

保护黄河的人类学意义

保护黄河的生命学意义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