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是心灵的课堂

传统节日是心灵的课堂

记 者:你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是由经典传统和民间传统两部分组成的,而我发现,你在各种著作中描摹的大多是“农历”这样的民间传统。为何如此选择?

郭文斌:在我看来,民间传统比经典传统更重要。经典文化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可以摧毁,比如焚书坑儒。但民间传统没有办法摧毁,民间传统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民族的气血、经脉,虽然不像骨头、肌肉那样可见,但有维持民族机体健康、活力的重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中民间传统这一部分,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最好的载体和传承体。小孩子可能不会听父母的话去背四书五经,但他不可逃避地要过节,要生活呀,在节日和生活中他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但在近代,这一块传统可能受到了影响,孩子没有经过这一过程的熏陶,他的人格养成就会出现问题。

记 者:这个熏陶的过程是怎样的?

郭文斌: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大年是孝的演义、感恩的演义、敬的演义、祈福的演义、喜乐的演义,更重要的,它是教育和传承的演义。孩子在大年这个节庆的大课堂里能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天地人的关系,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对孝敬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体验、对神秘文化初步的感触等,都在那一刻发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在人格中培养出感恩和敬畏,将来他会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是物质的教育、欲望的教育,他的一生可能就会在奔波角逐之中,开着寻找幸福的车,却永远也找不到幸福。